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宗教與道德包括兩個名詞,如果就獨立名詞解釋,應該分別解釋其意義及內涵;此處用聯結詞將兩個名詞合而為一,當做一個名詞處理,意在說明兩者之間的關係,著重二者可能含有的相同元素,因而可以關聯。 宗教與道德各有其基本意義,如宗教指信仰、實行、態度和動機,與生活方式有關;而道德通常指一個道德系統,包括對人性的信念,相信人有向善之意,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規則,以及在對和錯之間的選擇。
      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宗教與道德
  1. 其他人也問了

  2. lib.smgsh.tc.edu.tw › userfiles › 宗教與道德 《宗教與道德》

    01. 宗教: 首先, 先來探究宗教和人類的關係. 美國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貝爾在其名著《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什麼是人類行為的指南呢?這些指南不可能在自然界,.... 指南也不可能是歷史,....這樣我們便剩下一種過時的傳統答案:宗教。 它不是作為人在外部象徵中的一種社會投影,而 是作為超越人類的一種先驗概念,能夠把人與他身外的某些事物聯繫起來」( 丹尼爾. 貝爾原著,1989 年, 頁一八六)。 (註 三) 所以說,宗教是能夠指引人類的行為,找出萬物的規則,了解人所存在的意義。 02. 道德: 道德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道德 法以「 人性」為其法則,讓人體驗到人應當做什麼, 不應當做什麼,以維持社會關係、 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平衡。

  3. 2019年12月20日 · 伏爾泰與康德對於宗教與道德間關係的看法,一方面雖然仍肯定了宗教與人類道德生活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另方面其實也代表了一種「道德不再奠基於宗教之中」的人文思想。

  4. 宗教與道德各有其基本意義,如宗教指信仰、實行、態度和動機,與生活方式有關;而道德通常指一個道德系統,包括對人性的信念,相信人有向善之意,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規則,以及在對和錯之間的選擇。

  5. 介於道德實踐與宗教信仰之間,主要有「強義依賴論弱義依賴論」兩種立場。 本文作者林遠澤教授肯定道德有獨立的理性依據,因而不是全由上帝的命令決定。 但透過宗教信仰對生命之終極關懷的闡釋,可以讓我們確信道德實踐是使人類生命能有意義的活動,故宗教信仰仍是道德所不可或缺的基礎。 反思與討論 請問: 1.你認為有沒有宗教信仰,對於你實踐道德的意圖會有影響嗎? 2.有人主張人類是有限的,不能確定什麼是真正的道德,也不能貫徹地實踐道德,社會因而需要宗教的力量來勸人為善,以維持社會的良善生活。 你對這種道德需要依賴宗教的論點有什麼看法? 二、強義依賴論的證成與批判 強義依賴論:主張道德實踐完全依賴宗教信仰,人惟有服從上帝的命令,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

    • user
    • user
    • 5/3/2013 6:14:44 AM
    • 道德推理:宗教與道德
  6. 宗教、道德與社會秩序. 一一涂爾幹社會理論的當代論迷* 陳,除庭(香港浸會大學索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 一般社會學研究者都會同意,涂爾幹自一八九0年末. 期直至逝世的一段時期,開始建構一套強調「宗教向度j的. 世俗社會理論。 這理論既重視神聖與世俗象徵的獨立因果. 關係、儀式行為的社會意義,以及象徵性分類、儀式過程. 與社會凝聚力之構成這三者之間緊密的關聯性。 在他的理. -fi. 論中,涂爾幹將道德規範的約束看作是集體生活成為可能. at. ', 的根本因素。 因此,社會與道德便是二為一體的事物。 F. ! ih1. 在他後期的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訴訟(The Elementary. 、I- Forms ofthe Religious Life , 1912)一書中,涂爾幹將宗教.

  7. 宗教不是道德的根源,神的天啟與誡律也不能保証道德的有效性;而道德的根源不在宗教,而是在社會的人際關係;宗教的產生是在道德意識之後,也與道德問題無關;宗教只是一種幻想,是麻醉心靈的鴉片。

  8. 宗教並不總是與道德有正向的關係。哲學家大衛·休謨指出:「在許多情況下,重大的罪行也被發現和迷信的虔誠與奉獻相關;因此,即使他相信自己的真誠,從對宗教活動的熱情或莊重程度來判斷或推論一個人的道德是否正面是一種不安全的行為。[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