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0月3日 · 急性腸胃炎是因為腸胃道受到細菌、病毒、桿菌侵入,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發炎,症狀嚴重程度與個人的抵抗力有關。 急性腸胃炎發生原因有: 食用不新鮮的食物、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烹調過程不潔、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均有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在 ...

  3. 2022年3月16日 · 急性腸胃炎的5個症狀. 1. 腹部絞痛. 2. 拉肚子(腹瀉)一天超過三次. 3. 噁心嘔吐. 4. 發燒. 5. 脫水. 發生急性腸胃炎的4個原因. 1. 食物烹調、保存、加工不當: 2. 烹調環境(包括烹調者)所造成的污染: 3. 季節轉換導致各類病原體盛行: 4. 與患者共桌或接觸後為做好清潔消毒:

  4. 2024年2月22日 · 突發急性腸胃炎症狀,如何急救舒緩? 3狀況建議就醫. 針對普通拉肚子、嘔吐等輕症型的腸胃炎,醫師建議當下患者可「禁食」加以緩解,約1-2餐先別吃任何食物,適度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觀察症狀是否改善;如果有好轉跡象,則可慢慢攝取完全無渣的清流質飲食,例如果汁或米湯,一兩天後再改吃白吐司、白麵包或稀飯等低油低糖飲食。 但若遇以下幾種狀況應特別注意,宜盡快就醫: 無論是否禁食,腹瀉症狀仍持續且未見改善,多以細菌性感染機率高,不可輕忽.

  5. 2024年4月11日 · 星狀病毒: 主要是透過不潔的食物、水以及共用餐具傳染,症狀包括水狀或黏液樣腹瀉嘔吐噁心以及發燒。. 沙波病毒: 最早於1977年在日本札幌發現,因此又稱為「札幌病毒(Sapovirus)」,根據 疾管署 的資料顯示,國內曾於2007發現第一起群聚案例。. 沙波 ...

    • 腸胃炎是怎麼傳染的?從常見病原體談起
    • 腸胃炎症狀有哪些?什麼時候一定要去看醫生?
    • 腸胃炎飲食要如何調整?如何預防腸胃炎?

    腸胃炎聽起來是個很單純的疾病,但實際上可能導致腸胃炎的病原體還真不少。依據病原體類型,可以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腸胃炎。以下是常見的病原體,大家可以快速看過就好,基本上到底是哪種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主要是醫師要幫你擔心的。

    腸胃炎的症狀主要是以發燒,以及腸胃道的症狀表現為主。我們一樣把它區分成細菌性以及病毒性兩種來看。細菌性腸胃炎患者感染病菌後,潛伏期短則1小時內、長則一週內出現以下各種症狀: 1. 發燒(一般可能會持續 2 到 3 天) 2. 噁心嘔吐 3. 腹瀉(一天內上大號超過 3 次以上),並拉出水狀、黏液狀的糞便,甚至可能出現血便 4. 腹痛 病毒性腸胃炎患者一般在被病毒感染後的 12 小時到 5 天內會出現以下症狀: 1. 發燒 2. 噁心 3. 嘔吐(諾羅病毒患者常出現的症狀) 4. 腹痛 5. 腹瀉(一般來說,病毒性腸胃炎比較不會出現血便或黏液狀糞便的情形)[1, 2] 其實對一般民眾而言,細菌型和病毒型腸胃炎很難區分,通常醫療人員才比較有辦法憑藉病史、理學檢查以及相關的檢驗結果,來做出判斷。民...

    腸胃炎飲食也是患者們非常關注的重點,因為除了緩解症狀外,腸胃炎患者到底能不能吃東西?到底要吃些什麼東西才好,都是常見的問題。 有不少民眾認為腸胃炎患病期間一定要禁食禁水,但這種想法不完全正確。醫療人員通常會鼓勵腸胃炎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下,還是可以適度進食、喝水。但到底要怎麼吃喝,才能有助於身體,也不會讓症狀惡化呢? 有關腸胃炎飲食的建議,我們整理如下: 1. 少量進食:相較於大量進食,比較不會引起嘔吐的反應。 2. 選擇清淡、低油及低渣的食物:避開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減少刺激腸胃道。 3. 避免高糖的食物及飲料:含糖量高的飲食可能會加劇腹瀉的情況。 4. 哺乳媽媽不用中斷或調整哺乳量:對於有腹瀉、輕中度脫水症狀的嬰兒,媽媽們基本上可以正常哺乳,除非嬰兒處於嚴重脫水的狀況,這時會需要醫療院所...

  6. 2024年1月19日 · 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是泛指胃部、腸子受到刺激而發炎,導致一連串的腹部絞痛、腹瀉、噁心或嘔吐等症狀,其成因多半是由細菌 或病毒 所引起,可能藉由飛沫傳播或誤食不乾淨的食物與水後所致。

  7. 一般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脹腹瀉次數可達一至數十次)。而較嚴重的腸胃炎,可能會有發燒現象,解稀水便,且糞便中可能夾帶有血絲、黏液或惡臭。 急性腸胃炎,除需就醫外,尚有其他配合注意事項,見下列說明。 注意事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