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戰鬥(英語: combat )是以武力企圖支配對方的方法。 戰鬥通常指個體與個體或小羣體與小羣體之間之衝突,規模大一些稱為 戰役 ,再大一些稱為 戰爭 。

  2. 戰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序言. 詞源. 參考文獻. 參見. 戰役 是在兩個或多個作戰方之間發生的,在爆發地點範圍和時間上有限的 戰鬥 。 大的戰役的 戰場 可達數百平方公里,時間可達數周。 現代戰爭中的戰役往往由多次不同的部隊之間的戰鬥組成。 與戰鬥不同的是戰役的規模往往大得多,對一場 戰爭 往往有決定性作用。 戰役一般用其地點來命名,但也有用時間或參戰雙方來命名的。 布汶戰役 雙方的戰前部署. 在 軍事學 術語,戰役屬於一個作戰級別等級,戰役高於戰鬥,小於戰爭。 一場戰爭由若干戰役組成,一個戰役由若干戰鬥組成。 大的戰役還會由若干中型、小型戰役組成。 大的戰役也在有的場合被稱之為 會戰 。 對於這一系列 術語 的定義,各國軍方定義不一。 詞源 [ 編輯]

    • 歷史
    • 戰爭類型
    • 影響
    • 限制戰爭及停止戰爭
    • 外部連結

    目前最早史前戰爭(英语:prehistoric warfare)的證據是在Jebel Sahaba(英语:Jebel Sahaba)的中石器時代墓地,時代約在14,000年前,其中的骨骸中有45%有因暴力死亡的痕跡。自從五千年前有國家概念之後,全球的軍事活動就更加頻繁。火藥的發明以及技術的加速進步,也造成了現代的戰爭。依照康維·W·亨德森所述:「有資料指出從公元前3500年到二十世紀末,已有14,500場戰爭,造成35億人死亡,其中只有三百年是完全的和平(Beer 1981: 20)」。有關此估算的審查中也有提到對此估算支持者的意見:「也許是因為他認為此一死亡人數過高,因此後來改為『造成12億人死亡。』」。原始的戰爭估計造成15.1%的死亡,死亡人數有4億人Primitive warfare...

    戰爭必須包括一定程度的對抗,而且需藉由軍隊使用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与装备,配合軍事戰術、軍事戰略以及後勤。軍事家在軍事史有關戰爭的研究目的在於找到戰爭理念(英语:philosophy of war),並設法簡化為軍事學。 現代的軍事學在建立一戰爭相關的軍事政策前,會先考慮以下的因素:戰爭中作戰的環境、國家武力在戰爭中的角色、以及部隊需使用的武器。 戰爭類型可以分為以下的幾種: 1. 非對稱作戰是在二個規模有顯著差異的軍隊之間的戰爭。非對稱作戰有時會用游擊戰來克服兩軍隊規模及武器裝備上的差異。 2. 化學戰是指蓄意以化學藥品作為武器的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開始使用毒氣作為化學武器,造成約130萬人的死亡,其中有超過10萬人是平民。在大戰後有上萬平民及軍人因為化學武器造成的肺部、皮膚及腦部損傷而...

    战争的影響範圍很廣,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的影響。軍人和平民都會在戰爭時受苦,但戰爭對軍人的影響又和平民有所不同。在過去的十年內,多達二百萬名兒童在軍事衝突中死亡。這些衝突帶來的創傷以及民眾的苦楚也是戰爭帶來的影響,後者造成許多情緒以及精神上的壓力。現今的內戰造成的平民傷亡會比國與國的戰爭來的更多。原因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內戰戰鬥者把攻擊平民視為是策略性的目的。「國內戰爭引發的三個問題是聯合國成員(特別是主要的成員)是否有意願處理、聯合國回應的結構穩定性、是否應該將傳統維和的方式用在內戰處理上。」。戰爭的影響也包括城市的破壞,對國家經濟有長期的影響。軍事衝突對基礎建設、公共衛生設施以及社會秩序有重大的負面影響。這些戰爭的間接影響常會被人忽略。

    在二十世紀的每一個大型戰爭,都有對應的反戰運動,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反戰運動主要是針對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战争。在歐洲、亞洲和美國都有人反對阿富汗戰爭。 自2006年12月開始的墨西哥毒品戰爭,估計造成四萬人死亡,也受到根本性的反對。2011年起,中產階段已開始以和平和公正為訴求的運動,反對毒品戰爭。開始墨西哥毒品戰爭的總統卡爾德隆總統也認同這個運動。

    Correlates of War Proje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ustomary IH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戰鬥機 (英語: Fighter aircraft )是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 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 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亦是歷來最複雜和精密的單人用武器。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戰鬥機是1913年 法國 的 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 。 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 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 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 機槍手 ,但會使 機槍 的射速變慢。

  5. 戰鬥機 (英語: Fighter aircraft )是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 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 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亦是歷來最複雜和精密的單人用武器。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戰鬥機是1913年 法國 的 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 。 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 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 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 機槍手 ,但會使 機槍 的射速變慢。

  6.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 世界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是法、英、俄為首的協約國與德、奧、鄂為首的同盟國之間,因奧匈帝國大公斐迪南遇刺之後,就懲罰奧地利帝國塞爾維亞的問題而產生的爭端。 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後,歐洲主要大國開始總動員並互相宣戰。 雙方都動員了大量軍隊,迅速演變成總體戰,並波及到海外殖民地。 1918年,在持續數年的僵局後,以法國為首的協約國陸軍成功突破德軍防線,德意志帝國無條件投降。 這場世界大戰是當時最慘重的戰爭,約1,000萬名士兵死亡、2,300萬名士兵受傷,以及700萬平民死亡,對歐洲各國造成極嚴重的經濟與人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