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2日 · 在這個事件中,一家台灣公司普萊德扮演了重要角色,提供高品質、傳輸穩定的攝影機,讓地面上的救援隊了解地底情況。 普萊德跨洋指導智利代理商組合設備,靠著紅外線攝影機,與適合長距離傳輸的光纖轉換器等,成功傳回清晰影像。

  2. 2015年4月20日 · 2004年4月,派駐伊拉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途經巴格達西北部的幼發拉底河沿岸時,突然遭受埋伏敵軍的猛烈攻擊,逼使美軍必須棄車迎擊。 當時,小組指揮官柯普蘭中士(Willie Copeland)判斷敵軍已經做好萬全掩護,在突襲行動裡占得上風,因此不會輕易撤退、也很難逼使他們現身;所以,如果要保全隊員性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殲滅敵人。 於是,柯普蘭做了一個決定:穿越空地、靠近敵軍,以手榴彈攻擊對方,並在攻擊同時掩護受傷的同袍、即時包紮止血,直到救援抵達。 最後,對方在猛烈的反擊下開始撤退,柯普蘭的團隊殲滅了30個敵軍,卻只有一名美軍犧牲。 1981年3月,美國前總統雷根因暗殺行動中槍,負責載運雷根的司機安魯(Drew Unrue)接獲指示,必須立刻將總統送回白宮。

    • 你會為了救五個人而讓一個人犧牲嗎?
    • 要不要為了救5個人,把一個人從橋上推下去?
    • 取走一個健康的人的器官可以救五個病人,你做不做?
    • 為什麼要學「哲學」?

    Michael Sandel教授:這是一門探討正義的課,讓我們先說一個故事。假設你是一個火車駕駛員,而你駕駛的這輛車正快速在軌道上行駛,時速六十英里,而在軌道盡頭有五個工人在工作,你試著想要煞車,但卻做不到,你的煞車失效了。你感到十分緊張,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撞上這五個工人,他們必死無疑。假設這是一個確定的結果,因此你感到非常無助,但接著你發現右邊有條岔路,而那條岔路底只有一個工人在工作,你的方向還可以控制,車輛還可以轉向,可以轉向岔路,撞死一名工人,但閃過五名工人。 Michael Sandel教授:第一個問題是:你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你會怎麼做?我們來投票吧!有多少人會把火車轉向?開向那岔路?請舉手,有多少人不會轉,繼續往前走?選擇繼續往前走的請把手舉起來。有一些人這樣選擇,大部分的人則是...

    Michael Sandel教授:好的,還有嗎?剛剛的答案很勇敢,謝謝。讓我們思考另一個火車案例吧!看看剛剛的大多數人會不會繼續堅持他們的邏輯,「寧可殺一人,不可殺五人。」這次你不是火車的駕駛員,你是個站在橋上的旁觀者,你正觀察著鐵軌上的狀況,軌道上來了一輛火車,軌道的盡頭有五名工人,煞車同樣失靈,而火車正要撞死那五名工人,由於你不是駕駛員,你覺得非常無助,直到你注意到旁邊有個人,在橋邊站著一個非常胖的人,你可以推他一把,他會掉落軌道,正好擋住該輛車,他會死,但他的犧牲可以救那五個人。好的,有多少人願意把那胖子推下橋?請舉手,有多少人不願意?大多數人們不願,原因是什麼呢?這個「寧可殺一人也要救五人」的理念呢?剛剛幾乎全部人贊成的理念呢?我想要聽聽你們的理由,我想要聽聽剛剛站在大多數立場人的解...

    Michael Sandel教授:好吧,我們暫時先放下這個案例。很好,讓我們想像另一個不同的案例。這次你是在急診室的醫生,同時來了六名病患,他們是一場恐怖的火車意外中的傷者,其中五個人傷勢中等,一名重傷,你可以花整天的時間治療那名重傷患者,但另外五名患者會因無人照顧而亡。或者你也可以照顧那五位患者,治好他們,但同時那一名重傷患者會因為無人治療而死亡。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有多少人會救那五人?有多少人會救那一個人?極少數人,只有幾位。我假設是同樣的一對五條命的邏輯?再思索另一個醫生的案例,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的醫生,面對五名病患,每個人都非常需要器官移植,否則就活不下去。一個需要心臟、另一個需要肺臟、第三個需要腎臟、第四個人需要肝臟、第五個人需要胰臟,而你因為沒有捐贈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亡。然...

    聽起來也許很有趣,但我得先警告各位,要讀這些書當作自己心靈上的鍛鍊是有某些程度的風險的,這風險不只對個人,也有政治上的風險,這個風險是所有政治系的學生都該知道的,這風險是來自於哲學的目的。它教導我們,並且讓我們思考,而所藉由的事實卻是我們早已知道的,這才是諷刺之處。本課程的困難之處,在於我們所教導的事物你都已經知道,目的是將我們帶離原先熟悉、不被質疑的設定,讓它成為另一種嶄新的環境,也就是我們採取這些範例和假設的原因。這些例子讓你從有趣的角度認真思考,這些哲學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哲學讓我們跳脫熟悉的環境,其方法並非提供新的資訊,而是藉由邀請和刺激讓你有新的觀察切入點,但這同樣是有風險的。一旦你從新的角度觀察,一切就再也不會相同,這就像失去純真一樣。不管你覺得多麼不妥,知識是不可能倒退再來的,這...

  3. 2018年12月25日 · 救災」在中文可當做動詞使用,不過在英文裡頭多用名詞表達:disaster relief。 相關單字:rescue「救援」、victim「受害者、受災戶」、evacuate「撤離」。

  4. 2021年6月21日 · 「比起其他業態可以轉外賣/外送,求得一線生機,勞力相對密集的傳統製造業,產線要運轉才能交貨、也才有收入,疫情一旦波及過來,真的就是無計可施,只能停工、坐困愁城了!

  5. 2007年1月25日 · 1982年,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出品的膠囊因遭下毒,而導致7位消費者死亡的意外。 董事長柏客(James Burke)認為,嬌生是為了大眾健康而存在,在以消費者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前提下,他決定立刻全面回收膠囊。 同時,嬌生的發言人不斷在媒體上呼籲消費者停止購買這種膠囊,工廠也開始重新設計包裝,讓民眾可以拿舊產品去更換。 另一方面,嬌生開放了800條民眾諮詢專線,並懸賞10萬美元緝捕嫌犯。 這一連串的動作,使嬌生很快地贏回市占率,更為企業形象做足了正面廣告,成為危機處理教科書的必備案例。 日前「毒蠻牛」事件發生後,製造商保力達公司也依循嬌生的慣例,懸賞、重新包裝,並製作感性訴求的新廣告,試圖重新抓回市場。

  6. 2017年4月1日 · 「以終為始」,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我們出門前都知道,要根據目的地,事先查清楚哪條路最近,才不會走冤枉路,但換到追求人生的成功,我們卻常常沒有經過同樣仔細的思考,盲目地隨波逐流。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強調,唯有先確認人生目標,才能引領自己走往正確方向,這種「我設計我的人生」的做法,正是柯維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確認達成目的要做的事,透過管理逐步完成. 「以終為始」簡單來說,就是先構思後行動。 柯維指出,所有事物都是經過「兩次創造」,我們會先在心中構思(心智創造),然後再付諸實行(物質創造),例如推出新產品前,一定得先進行市場調查,才能進行產品設計,推出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