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蟠龍崎古道:桃園市大溪區 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河西崎頂地區到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 御成路古道:桃園市大溪區 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河西員樹林地區到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
蟠龍崎古道:桃園市大溪區 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河西崎頂地區到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 御成路古道:桃園市大溪區 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聯絡河西員樹林地區到大漢溪河濱及大溪河東老城區的古道。
- 地名
- 歷史
- 地理
- 政治
- 交通
- 教育
- 歷史古蹟與信仰中心
- 大溪大禧
- 自然觀光人文遊憩
- 住宿酒店、飯店、民宿
大溪區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之音譯。乾隆年間,漳州人沿著大漢溪逆流而上,到此地開墾,因爲漢人認爲「陷」字不吉利,就以地處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為「大姑崁」。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李騰芳中舉,鄉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爲「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
明鄭
南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大溪屬承天府天興縣。
清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設一府三縣,大溪屬諸羅縣。 康熙六十年(1721年),諸羅縣劃分為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大溪屬淡水廳。 清代初期,當臺北盆地逐漸爲漢人所開拓時,原住民就逆大漢溪而上尋找新住所,大溪河崁一帶便是他們的據點之一。當時大溪是凱達格蘭族霄裡社與泰雅族原住民散居之地,其中霄裏社知母六(蕭那英)和薛啟龍共鑿霄裏大圳,可灌溉灌溉番仔寮、三塊厝、南興庄、棋盤厝、八塊厝、山腳莊等六莊田地。 乾隆元年(1736年)起,便有閩、客移民沿河逆水到此,陸續入墾大嵙崁,逐漸成為漢人與原住民雜居的地區。 嘉慶八年(1803年),新莊的林本源家族因漳泉械鬥,舉家避禍於此。林家的入住,促進了當地的繁榮。他們出鉅資開圳引水,奠定了農業發展的基礎;後來更藉地利之便,做起米、鹽的河運生意,所以大溪開始有了小市集。 光緒十六年(1890年),因北路磺腦專賣局的設立,使本地成為茶葉、樟腦、木材的集散地。而光緒十八至二十三年(1892年至1897年)是大溪河運的黃金時期,船舶可由淡水、大稻埕、艋舺(今萬華)、新莊直抵大溪。當時的大溪商家雲集,多達三、四百家,多集中在現今和平路老街一帶。 光緒2...
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著名的乙未臺日分水崙戰役,地點位於大溪區永福里龍山寺後方處,是日軍入主臺北城後,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役。日軍近衛師團坊城後章少佐率軍894名沿土地公坑溪谷欲前往大嵙崁支援時,遭到三角湧義勇軍包圍伏擊。經兩晝夜血戰後,日軍死傷達數百人。
相對位置
大溪區位於桃園市東南方,西有平鎮區,西南接龍潭區,西北鄰八德區,東南為復興區,東北與新北市鶯歌區、三峽區相接。大溪之山脈屬低山帶,高度約在 500 公尺左右。東南方是溪洲山脈, 山脈起伏較平緩,為典型的丘陵地形;而其他方向則是數座低矮山丘,如草嶺山或是大溪東岸的蓮座山。
水文
大溪區原名「大嵙崁」係緣由來自於大嵙崁溪(大漢溪)流經此區,以溪名為地名,顯示大漢溪在此區的發展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為淡水河流域三大源流之一,從雪山山脈流至宜蘭,後到復興區,早期因為河川襲奪而將桃園台地沖刷成河谷,為大溪區主要的河川,全區幾乎都是 大漢溪和其支流的流域範圍,居上游航運終點地帶。 大溪區有許多重要水利設施及汙水處理系統,包括: 1. 石門水庫 (臺灣) 2. 中庄調整池 3. 阿姆坪防淤隧道 4. 大溪水資源回收中心 5. 埔頂水資源回收中心 (興建中,預計112年1月完成第一期工程)。
人口
根據桃園市大溪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大溪區戶數約3.5萬戶,人口約9.5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一德里與新峰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542人與822人。
歷任首長
鎮長 區長(指派)
區政組織
大溪區公所是桃園市政府在大溪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桃園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大溪區與復興區為桃園市議會第六選區,在市議會的63席市議員中,大溪區與復興區共選出2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
行政區
現今大溪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大溪街屬新竹州大溪郡:235。大溪街轄大溪、田心子、月眉、石屯、烏塗窟、三層、內柵、新溪洲、舊溪洲、缺子、中庄、烏樹林、番子寮、埔頂、南興等15個大字。1945年,改為「大溪鎮」,屬新竹縣大溪區:238。1948年,裁撤大溪區署,大溪鎮改直隸於新竹縣。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大溪鎮改隸新成立的桃園縣:238。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大溪鎮改組為市轄區「大溪區」,隸屬桃園市。 大溪區共轄28里,以流經境內的大漢溪為界可分為河西與河東兩個地區:
國道
1.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1.1. 57大鶯豐德大鶯豐德交流道(規劃中) 1.2. 62大溪大溪交流道 1.3. 62大溪系統大溪系統交流道(接 台66線,南出北入,於2022年8月完工)
快速公路
1. 台66線(東西向快速公路觀音大溪線) 1.1. 27大溪端大溪端 1.2. 28大溪系統大溪系統交流道(接 國道三號,預計2022年8月完工)
省道
1. 台3線:新北市三峽區ㄧ大溪ㄧ龍潭,武嶺橋 1.1. 台3乙線:大溪—龍潭 2. 台4線:蘆竹—桃園—八德—大溪—龍潭,崁津大橋,溪洲大橋 3. 台7線:大溪—復興—宜蘭(北部橫貫公路),百吉隧道 3.1. 台7乙線:新北市三峽區—大溪
大專校院
1.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高級中等學校
1. 桃園市立大溪高級中等學校 2. 桃園市私立至善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1. 桃園市立大溪國民中學 2. 桃園市立仁和國民中學
國定古蹟
1. 李騰芳古宅,李金興古宅或李舉人古厝,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月眉里,為桃園市境內唯一的國定古蹟。
直轄市定古蹟
1. 蓮座山觀音寺,嘉慶年間創建,為三級古蹟,位於崁津大橋附近,主祀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亭」,為當地客家移民的信仰中心。 2. 齋明寺,又稱齋明堂,乃桃園市大溪區三合院形態布局的寺廟, 最早是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1873年(同治12年)改建廟宇,名為齋明堂。1937年(昭和12年),日本政府進行寺廟整理運動,更名為「齋明寺」。 3. 簡送德古宅,位於大溪區內柵路二段附近,為桃園市定古蹟,建築作工極精,特別是磚工技巧變化多,紅磚色彩飽滿,為桃園之最。 1. 大溪敬字亭,約建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
歷史建築
1. 大溪老街,以大溪老城區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周圍保留無數歷史建築群,可以參考桃園市文化資產。 1. 大溪龍山寺,奉祀觀音菩薩,同治年間淡水士紳黃龍安(頂下郊拼首領)所建,分香自艋舺龍山寺,祈禱觀音大士保佑。以此寺為練兵基地,以防備原住民(泰雅族)的出草獵首,原住民與漢人間,雙方廝殺慘烈各有傷亡,今日於大溪區永福國小旁建有忠烈廟,祭祀七十二位受難者的讓後人憑弔。該寺附近為1895年著名的乙未台日分水崙戰役之處。 1. 大溪仁和宮,俗稱「埔頂廟」,為全臺第一間主祀開漳聖王之廟宇,仁和宮供奉之主神為開漳聖王,可稱全臺開基祖廟。建廟已有三百四十多年歷史。 康熙二十六年及五十年擴建;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重建,加龍柱石堵,於咸豐五年(西元1855年)及1927年重建,仁和宮創廟歷史久遠。另一說桃園市內的國家三級古蹟(縣級古蹟)景福宮於嘉慶18年於此分靈。 1. 忠魂堂「俎豆同榮」匾,因「大嵙崁戰役」,光緒十八年1892林朝棟率各營將士請於擇地建「昭忠祠」,將陣亡將士列祀,清廷感念光緒12年以來數次討伐原住民戰死病歿之兵勇及原住民死難者,於光緒十九年在大嵙崁街建「昭忠祠」並列入春...
大溪大禧,主軸圍繞在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有三十幾個社頭會在當天為關聖帝君公祝壽,以大溪普濟堂主持的慶典與遶境最為熱鬧,俗稱「大溪大拜拜《六月廿四》」,始於大正十五年(1916年)發柬各界鄉紳,磋商轄下十九保聯庄恭迎聖誕,該年值年爐主為簡阿牛,現今計有三十二個社團參與,主要在大溪老城區內繞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代代傳承虔誠的繞境儀式不僅是桃園市已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亦被視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充分反映地方的民俗習慣與生活文化。 1. 2007年首次以「大溪文藝季」舉辦一系列活動。 2. 2011年12月29日 以《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列為桃園市文化資產,列入民俗及有關文物資產保護。大溪文藝季除了大溪信眾熱鬧的繞境活動之外,時間非常接近七夕情人...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大溪老街周圍街區為主,是台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及桃園市首座市立博物館,目前擁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會堂、李騰芳古宅在內的6處場館及15處街角館作為館舍。
兩蔣文化園區
1. 慈湖陵寢(安放蔣中正總統靈櫬的陵園) 2. 大溪陵寢(安放蔣經國總統靈櫬的陵園) 3. 蔣經國紀念館(大溪遊客中心) 4. 後慈湖 5.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自然生態活動
1. 溪洲山(台灣小百岳) 新溪洲山位於石門水庫溪洲公園旁,為大漢溪的源頭,山勢向東北延伸,經頭寮山、白石山、金面山、五寮尖等山岳逐漸下降至三峽區。由溪洲公園停車場前石階小徑起登,中間接上大灣坪古道至愚公亭,愚公亭是多條步道交會處,有寬敞的空地及健身設施,數分鐘即抵達新溪洲山,山頂可展望大溪、龍潭地區。循稜線步道下行,沿途可欣賞石門水庫風光,以及台灣島型的「蓬萊仙島」,眺望石牛山,續接上溪洲公園石板步道,返回到溪洲公園。新溪洲山步道四通八達,可與小百岳溪洲山連走,或穿越石門大壩頂與石門山連走。 1. 金面山(台灣小百岳) 金面山,山形尖銳酷似鳥嘴,故又名「鳥嘴山」或「鳥嘴尖」,為大溪的最高峰,因山頂常雲霧繚繞,故為大溪八景之一「鳥嘴含煙」。金面山步道亦是古道,又稱「金山面仔古道」,是昔日三峽五寮前往大溪買賣貨品的一條便道。登山口共有三處相距不遠,以第一登山口指標最為清楚,沿著草嶺溪往上行,伴著淙淙流水聲,欣賞陽光灑滿林間,舒適怡人,山徑原始、林相自然,偶有大石、危崖、峭壁,需要拉繩攀爬,野趣十足,環形一圈可順登十三分山。行至稜線開闊處視野極佳,可望大溪、龍潭、鴻禧山莊、武嶺橋,山...
桃園大溪三橋渡假旅店SAN CHIAO HOTEL, TAOYUAN大溪老城四季行館齋明寺古道是桃園市 大溪區 河西地區 三大古道之一 [註 1] [1]。. 古道由普海法師 [註 2] 請工人砌石鋪路建造而成,所用石材產自 大漢溪 [2],是善士到齋明寺拜拜一定要經過的路 [3]。. 古道與道路桃64線交接處有立一個牌坊,牌坊上面的提字為:「日夜溪聲尋道 ...
桃園地區開發史 從 清治時期 開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經歷了清朝、 日治 與民國時期。 有形文化資產. 古蹟. 國定古蹟. 1997年4月以前公告為二級古蹟(原為省定古蹟) 直轄市定古蹟. 原國家三級古蹟. 1997年4月以前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屬內政部評定) 原桃園縣定古蹟. 1997年4月以後公告之省轄市(縣)定古蹟. 升格後直轄市古蹟. 2014年12月以後公告之直轄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官署建築. 產業與民生設施. 文化教育. 宗教祖祠宅第. 大溪老城區. 和平路. 中央路. 中山路. 碑碣陵墓. 軍事設施. 市定遺址. 文化景觀. 古物. 無形文化資產. 傳統表演藝術. 口述歷史. 民俗. 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自然地景. 外部連結.
大溪老街是位於台灣 桃園市 大溪區上的歷史聚落群,主要是指位於大溪區上的和平路、中山路以及中央路所留存之歷史建築群 [1]。 該區域因保存大量於 日治時期 所興建之街屋群,因而大溪鎮上最具代表性之景點。
沿革. 齋明寺古道是桃園市 大溪區 河西地區 三大古道之一 [註 1] [1]。. 古道由普海法師 [註 2] 請工人砌石鋪路建造而成,所用石材產自 大漢溪 [2],是善士到齋明寺拜拜一定要經過的路 [3]。. 古道與道路桃64線交接處有立一個牌坊,牌坊上面的提字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