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5年10月1日 · 這座位於桃園大溪的老茶廠,承載著歲月的光與影,襯著室外的山光鳥鳴,就著書香、茶食佐茶,讓人一整天只想賴在這裡。 圖片來源:大溪老茶廠臉書粉絲專頁
2014年12月9日 · 在攝影社群中快速竄紅、鄰近桃園慈湖的大溪老茶廠,雖然還在試營運階段,卻有悠遠的歷史和份量。 一八九九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來台開拓茶園,最早生產烏龍茶與包種茶,後來為迎合歐美市場需求和皇室偏好而改製紅茶。
2022年6月14日 · 「香、濃、醇、韻、美」五大特色,使文山包種茶位列台茶極品之一,因最大產區在新北市,而有「北包種、南烏龍」之說。 新北市的前身「台北縣」近郊,早期氣候涼爽濕潤、雲霧繚繞,清末即有適合種茶的記載。 1960到1970年代,北宜公路行經的新店、石碇、坪林等地丘陵,舉目盡是依等高線排列整齊的茶園,與忙於採收的辛勤茶農。 (黃明堂攝) 在台茶發展史上,石碇永安地位特殊,是台灣第一個「半自動機械生產製茶技術」的示範廠。 因為茶農反應熱烈,農林廳因此舉辦全省性的包種茶製茶比賽,吸引各地茶農來此學習,石碇永安成為台灣茶產業現代化的示範亮點。 可惜20年過後,政府興建翡翠水庫,淹沒了這座製茶示範工廠與大片茶園,石碇永安茶業昔日的風光也沉入水中。 只有少部份留居在地的茶農,努力延續經營尚未淹沒的茶園與製茶間。
2022年5月17日 · 開放式的生態博物館,以大溪學帶動地方創生. 這些修復後的歷史建築群如今已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館於2015年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個生態博物館,主要作為展示大溪木業、匠師的故事,以及展示常民文化的據點。. 它也不是單一據點 ...
- 茶金落幕,臺灣茶何去何從?
- 品味來自高山的清香
- 從一棵茶樹誕生的多元茶品
- 從茶具一窺茶藝起源
- 新創的傳統!源自臺灣的茶藝
- 打造屬於你的喝茶風格
- 「身」入茶領域,余舜德:我想了解人們如何感受世界
工作讀書累了嗎?轉換心情,喝杯茶休息一下吧!茶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飲品,更是歷史與文化淬鍊下的產物。臺灣曾經歷一段以茶作為外銷主力的茶金歲月,但隨著70年代後國內生產成本提高、匯率波動、產業結構改變等原因,臺灣茶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茶金歲月落幕後,臺灣茶又何去何從?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民族學研究所余舜德研究員,透過特展「跟人類學家喝茶去」,帶我們重回70至80年代的臺灣,了解「高山茶」與「茶藝」的興起如何為臺灣茶開創新局! 圖片來源:Unsplash 臺劇《茶金》帶我們回顧二戰後政局與經濟動盪的臺灣社會,劇中張家的原型是新竹北埔的姜阿新家族,自日治時期至60年代,靠著茶葉外銷創造茶堪比黃金的輝煌時期,卻在戰後面臨南洋茶產區崛起、茶葉削價競爭、投資借貸周轉不靈等一連串打擊,在...
阿里山高山茶園。圖片來源:Wikimedia 想找一款具臺灣特色的茶品嗎?「高山茶」會是不錯的選擇!高山茶一般是指海拔1000公尺以上生產的茶。高山上午充足的陽光為茶樹生長所需,午後雲霧繚繞能減少曝曬、降低葉內茶鹼、咖啡因等苦澀物質生成,再加上日夜溫差大、平均氣溫低,讓茶葉生長較慢、葉片肥厚、果膠質含量高,製成茶後可轉化出豐富的滋味。 然而,並非使用高山茶菁製作的茶就是高山茶,正統的高山茶有其製作工序,是農政單位、製茶師傅與消費者長時間探索後,於80年代初期開發出的茶品。以鹿谷烏龍茶的製作工序為基礎,藉由降低發酵度,只施以輕度烘培,呈現高山環境賦予茶的特殊風味。今日市面上高達一半的茶品都是高山茶,也是平均價格最高的茶。 這股「清香」風潮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們對高山茶最深刻的感官印象,更影響了...
西方國家習慣喝全發酵的紅茶,日本喜好未發酵的綠茶,而臺灣則包含上述未發酵、全發酵茶品,更開發出介於兩者之間的「部分發酵茶」,如白茶、包種茶、高山茶、凍頂烏龍、鐵觀音、東方美人等眾多茶品。這些茶品的製作皆考驗製茶師傅對茶葉發酵程度的精準控制。 烏龍茶、包種茶、紅茶等茶品的分類主要基於製作工序,其實可用同一品種的茶葉做出各種茶。例如「青心烏龍」在臺灣可謂一枝獨秀,是製作凍頂烏龍、高山茶及包種茶的主要茶種,不過也有師傅用其製作紅茶、白茶及綠茶。 以文山包種茶的製作工序為例,剛採下的茶菁需先經過陽光曝曬,紫外線會促發葉內的化學物質開始與酵素作用。接著進行長達10小時左右的室內萎凋,讓葉內的水份由氣孔排出,茶菁內逐漸濃縮的化學物質也開始轉化出怡人的香味與口感。 正在進行萎凋程序的茶菁。圖片來源:Uns...
臺灣擁有種類多樣、風味別具特色的部分發酵茶品,相當適合以細緻的「工夫茶」泡法呈現。工夫茶發源於廣東潮州一帶,流行於閩南地區。跟隨閩南移民傳入臺灣後,一直是文人雅士習慣的品茗方式,並成為70年代「茶藝」發展的基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認識茶藝之前,我們先回到源頭,認識工夫茶的傳統茶具。古代大戶人家擁有一套完整的工夫茶具組,包含閩南磚胎茶灶,可裝上磚胎涼爐與灌模煮水壺,再加入木炭來煮水,一旁還可收納煮水與泡茶的器具。 傳統工夫茶具組。圖片來源:研之有物(茶具所有:郭國文) 水煮好後,備上1只茶壺、3至4只薄胎小杯,以及碗狀的「茶船」,就可以開始泡茶。茶船除了用來盛裝茶壺,也可避免泡茶時水流四處。因為在傳統工夫茶泡法中,為了維持茶壺的熱度,讓茶葉較快張開、釋放香氣,會將滾水反覆淋在茶壺表面...
「茶藝」一詞是臺灣茶界於70年代中到80年代初發明的新詞,標示臺灣茶文化的風格有別於日本正式、嚴謹的「茶道」。 我們常以「茶餘飯後」、「以茶會友」、「柴米油鹽醬醋茶」形容有茶相伴的日常時光。從古畫中也可看到「文人雅集」,文人們邊喝茶邊作詩、寫書法、欣賞古董或討論事情。由此可知,華人喝茶的風格存在生活當中,隨性自在,是一種生活藝術的體現。 文徵明〈品茶圖〉(局部)。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茶藝館」作為茶人齊聚交流的場域,在推廣茶文化上扮演關鍵角色,但是在營運初期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臺灣承襲自日本的喫茶店文化,臺灣又稱作「阿公店」、「茶店仔」。店家除了賣茶、咖啡、酒和餐點,還有女仕作陪,讓茶館一度被歸類為特種行業。 為了擺脫汙名,茶藝館一方面響應政府因應文革所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將茶...
你可能會好奇,同樣是將泡茶與身心修養結合,臺灣茶藝和日本茶道有何不同?茶文化學者吳智和在《明清時代飲茶生活》一書中,清楚指出兩者在文化思想上的差別: 因此,臺灣發展出的茶藝保有一種生活感,容許泡茶者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學風格。例如使用各種材質的茶具、在茶席與茶空間的設計上發揮創意,以木頭、鐵片、石板、磚塊等不同素材襯托茶具,茶桌可高、可低、也可席地而坐。 茶會也常搭配古琴、古典音樂、爵士樂、臺語歌曲,或現代舞蹈等其他藝術型態,深具儀式及展演性的茶會也常被稱為「劇場型茶會」。茶藝從日常生活藝術出發,近年的發展則愈見儀式性。 現代茶藝可在茶席的設計上發揮創意。圖片來源:余舜德 許多人也走進茶藝教室「學茶」,泡茶時需聚精會神,將水注拉高、有力量地沖入茶壺,且不能讓水滴到桌上。端茶給茶客時,手勢要優雅穩...
余舜德研究員透過實際學茶,真實體會臺灣茶藝的文化內涵。圖片來源:研之有物 余舜德研究員從打禪七的過程中,開始對「身體感」這個主題產生興趣,2002年的一場茶會也讓他開始從身體感的方向探索臺灣的茶文化。 那場茶會提供了兩泡滋味非凡的頂級老茶,第一泡是「凍頂烏龍」,由知名茶師陳阿蹺製做的20年老茶;第二泡是「紅印普洱」,為雲南勐海茶廠生產近50年的老茶。這場茶會讓余舜德研究員開始關注「茶陳年風味」的課題。 過去認為,茶久放會產生質變,味道流失、出現怪味;曾幾何時,過去認為放壞掉的味道反被現代社會視為值得欣賞的風味。陳年的風味是在怎樣的文化及歷史背景下出現、被賦予價值,成為一個有趣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關係到「文化如何形成」這個人類學長期關注的議題,我們通常會從環境、社會、人際交流等面向去分析成因,...
2001年7月15日 · 台灣高山茶的故鄉,有四千多茶農、茶商,鬧區中,到處是家庭製茶廠,每幾戶人家,就有人在賣凍頂烏龍茶。 來給你們請一杯茶 ─ 鹿谷|天下雜誌 來給你們請一杯茶 ─ 鹿谷
2021年10月1日 · 曾經有一個年代,茶葉比金子還貴,歐洲人風靡喝茶,但茶只產在中國、台灣、印度阿薩姆等極少數地區。 台灣茶葉(Formosa Tea)外銷全世界,從種植、生產到國際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