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許多亞洲人愛戴口罩出門除了感冒不想傳染給別人之外還有隔離髒空氣擋風等功能許多女性更是因為不想讓人看到自己素顏的模樣非得要戴著口罩才有安全感而許多人也發現女生若是戴著口罩只露出一雙眼睛不論原本的長相如何似乎就容易變成正妹究竟為什麼女生戴口罩感覺就是美女呢有精神科醫師揭開我們的大腦其實被祖先修正過的真相。 女生只要「戴口罩」就秒變正妹? 醫師揭開大腦「被修正」的真相。 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 (示意圖/翻攝自 IG) 綜合媒體報導,許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女生只要戴上口罩,看起來就會像正妹呢? 對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則解釋,因為我們的大腦喜歡將一個形象「完整化」,所以會自動去想像被口罩遮住的那一部分,也就容易產生「理想化」的現象。

    • 戴口罩保心安?
    • 人人瘋搶的一般外科口罩有這麼神奇?
    • 別以為掛上耳朵就是戴好口罩了!
    • 口罩再生之術
    • 4 種人不宜重覆使用口罩
    • 別忘記洗手才是最重要的

    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是基本的防疫措施。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戴口罩的真正目的是「讓有生病的人口沫不要飛出去,不要傳播給別人」。 而在第一線防疫人員及全民的努力下,未出現社區型感染,除會進出醫院者、陪病家屬、抵抗力較弱的慢性病患需要配戴醫療型口罩外,在一般公共場所,只要生病的人自行配戴口罩,旁邊的人就會安全許多。

    市面上口罩種類相當多種,這是因為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按類別佩戴。但在這次疫情當中被瘋搶的一般外科口罩,也因爲爆發初期,媒體不斷的傳遞「一般外科才能有效阻擋病毒」的消息下,成為了大家保命符的存在。 根據食藥署的資料顯示,一般外科口罩共分為三層,最外層是防水層、中層具過濾細菌的作用,最內層可吸附濕氣,對於 6μm 以上微粒有 90%的阻隔效果,所以可以阻隔大部分飛沫傳染病菌。 認清材質才不會買錯 / 圖片製作:艾蜜莉 醫療用N95口罩,N表示這材質可在非油性場合中使用,而95的意思是可以過濾 95%以上的粉塵,包括飛沫及某些有毒氣體。但因為這類口罩密度非常厚,戴起來會覺得難呼吸,一般民眾其實是戴不住的,所以在防疫或是日常疾病預防上,使用一般外科口罩已足矣!N95口罩就留給第一線防疫及醫護人員使用...

    口罩真的不能將兩旁掛耳戴上耳朵就好了,有鑒於民眾常錯誤配戴口罩,衛福部也用 4 字訣來教導民眾該如何正確戴口罩: 1.「開」:打開包裝,檢查口罩有無破損。 2.「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到下巴。 3.「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4.「密」:檢查口罩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密合。 戴口罩這4步驟不可少 / 圖片來源:截自衛生福利部 確實執行 4 步驟,才能夠達到有效的防範!不過在這防疫關鍵時刻,戴口罩只是能防範帶有病菌的飛沫,如果在戴口罩的時候,你的手上已經存留了病菌,那就會讓病菌透過你的手沾染在口罩上,進而有機會入侵人體內造成感染。 所以戴口罩前請一定要先洗手,當口罩浸濕後,就需要做更換!而且脫口罩也是有正確步驟的: 1. 先抓著口罩耳掛。 2. 不要摸到口...

    因為口罩供不應求,網路上紛紛出現口罩消毒法,以延續口罩的使用壽命。外科醫師暨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醫療級口罩(包含N95口罩和一般外科口罩)的包裝上都有標示「disposable」(一次性)的字樣,就是表示用完就要丟棄、不可重複使用,所以不推薦、也不建議經消毒後再使用。 但大家在買不到口罩,又非常需要口罩的情形下,不得已可透過消毒再繼續使用。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實驗發現,比起使用酒精、高壓滅菌法,使用「電鍋乾蒸」 3 分鐘,是最不會影響口罩過濾力的方法。不過賴全裕副教授也提醒,這是口罩短缺時的應急措施,並不能當成常規使用。 作法如下,可用一般家用電鍋依序放入內鍋架、內鍋,再放上沒沾染鼻涕、血液或體液的口罩,記得不要讓口罩直接碰觸到電鍋底部,免加水直接按下煮飯鍵...

    口罩重覆利用並不是人人都適用,馬偕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接受媒體訪時就表示,如果你是會進出醫院者、本身就是病人、照顧病人的家屬,又或是免疫力很差的族群,如慢性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都不適合。 因為以上這 4 種族群不是本身抵抗力就比較差,就是比一般人更常會接觸到病菌,所以可以的話,請直接換新口罩使用才是最好的保護方法。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其實除了飛沫傳染之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是「接觸傳染」,「沒有洗手,摸了口罩,摸了桌子、外面的東西,再去摸鼻子、嘴巴、眼睛,病菌就很容易從這邊侵入,反而在空曠的地方,空氣中的病毒量更少,其實不戴口罩也不容易傳染。 所以除了戴口罩外,「勤洗手」才是更好預防感染的方式,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採用肥皂洗手,但如果在外面不方便,就可以用酒精性乾洗手液來洗手喔!(更多閱讀:肥皂、酒精、抗菌洗手液,感染科醫師:選對才能清除病毒) 文 / 彭幸茹 圖 / 阿巫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專區不斷更新 【獨家專訪】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治癒過程!主治醫生獨白:每天都是心情交戰

  2. 紐約時報報導韓國早在1月底便解除室內口罩禁令日本並將於3月13日起全面鬆綁象徵疫情邁入尾聲生活終於能恢復到昔日面貌然而相比西方迫不急待脫掉口罩亞洲國家如今卻發現口罩已經成為日常必需品內在驅動因素保護自己照顧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美國醫藥人類學家Christos Lynteris在最近刊登於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亞洲人愛戴口罩的現象不宜單從科學證據或是防疫的角度來加以批判而應該先嘗試了解此一現象背後的歷史淵源和特殊的文化背景。 回溯上個世紀初,滿清末年的中國,其實正是現代防疫口罩的發祥地。 1910年代,中國東北地區爆發鼠疫,清朝延請了擁有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馬來西亞華人伍連德,來到中國擔任防疫指揮官。 伍連德在疫區視察後,立即推翻所有醫生的看法,認定疫情的來源是飛沫傳染,而非老鼠所造成;為了抗疫,他決定改良當時醫生使用的紗布面罩,研發出簡便的防疫口罩,發放給中國醫護人員以及部分的民眾使用。 這些口罩被認為成功防堵了疫情擴大,伍連德的發明,也因此成為清朝對外宣傳中國防疫與醫學成就的一大象徵。

  5. 歐美的防疫重點放在勤洗手也有學者認為如果周圍的人都戴口罩只會讓沒戴口罩的人更焦慮但除了公共衛生因素亞洲人戴口罩也有社會文化因素比如韓國明星戴黑色口罩帶動潮流或是戴口罩表示不想跟陌生人交談甚至不想化妝時就戴上口罩

  6. 華視新聞. 戴口罩示意圖資料照COVID-19肆虐全球國內近日也出現本土案例隨著疫情逐漸升溫指揮中心也再度緊縮戴口罩規範不過就有人不解為什麼戴口罩還是會被傳染對此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表示人人都會戴口罩但並非都戴正確,「如果佩戴使用不當實際上可能還是會促進病毒的傳播」,同時分享7種正確配戴方法。 高達76%人都戴錯! 重症醫曝「7正確戴罩方式」 為了落實防疫,除了勤洗手、實聯制登記外,許多民眾也已經習慣出門配戴口罩。 不過近日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延燒至社區,桃園市今 (14)日公布再增6人確診,其中聯邦銀行目前已有18人染疫。 不過就有許多人不解,在公司或學校裡、戶外及任何場合中,明明已經戴口罩「為什麼還會被傳染?

  7. | 明報 | LINE TODAY. 醫賢心事你還在戴口罩嗎? 明報. 更新於 2023年03月19日18:16 • 發布於 2023年03月19日20:30 • 人生下半場. 已追蹤. 【明報專訊口罩令解除了許多市民仍然選擇戴口罩為什麼呢這種現象背後反映我們對健康和安全的擔憂和防範意識以及戴口罩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 首先,焦慮是影響市民繼續戴口罩的一個重要因素。 疫情期間,口罩成為了我們防範病毒的重要工具。 對於一些人來說,戴口罩已經成為一種安全感和保護感。 口罩的防護作用得到廣泛認可,人們意識到戴口罩有效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而除了新冠病毒,口罩亦能防止流感等病毒傳播。 因此當口罩令解除後,有市民可能擔心病毒再次傳播,選擇繼續戴口罩以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