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9月19日 · Uho編輯部. 2023年9月19日. 隨著行動裝置與通訊軟體發達詐騙手法推陳出新然而人之所以陷入這種騙局可能是因為產生認知失調 」。 研究心理學15年資深教授陳曉於人心使用說明書一書中用生活化的故事淺顯易懂的解說幫助讀者透過心理學正確使用人心並分享改變行為態度的完整步驟。 以下為原書摘文:...

    • 被詐騙者的心理 其實早已被蒙蔽
    • 缺乏足夠知識和心理脆弱
    • 承諾和信任
    • 不願意尋求幫助

    你一定會好奇,為什麼當新聞報的如此甚囂塵上、警方苦口婆心的在機場舉標語勸導時,依然還是有人執迷不悟、一意孤行的要前往柬埔寨,雖說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這些堅持要去的人,心底究竟在想什麼?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師路易斯維加(Luis Vega),曾對這些容易被詐騙的人進行心理分析,探究某些人為什麼容易被騙、以及為什麼很難從泥沼中覺醒的迷思。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往往都認為,被詐騙者可能都是因為家境窮困、缺錢花用,但實際上並不如此,因為很多被詐騙的人,其實家境和學歷都不算差。 以下是被詐騙者基本上共通的現象:

    當缺乏足夠的知識時,很容易成為被詐騙的對象。pexels圖/當缺乏足夠的知識時,很容易成為被詐騙的對象。pexels 「雖然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有機會成為受騙者,但只有容易上當的人,才會一直被設定為攻擊的目標。」路易斯維加表示,有幾個心理因素,容易使一個人成為理想的詐騙受害者,首先是對騙局的主軸缺乏了解。 舉例來說,為什麼人們很少在新聞上看到銀行、金融從業人員被投資理財、虛擬貨幣的話術欺騙,那是因為他們對相關產業有足夠的理解;反之,像柬埔寨詐騙案的受害者,他們基本上都對柬埔寨的現況缺乏認知,甚至根本不瞭解該國的經濟狀況,在各種包裝條件和博取信任、利用人性貪婪弱點的鼓譟下,便深陷陷阱而不自知。 路易斯維加統整了各種騙局成功背後,當中最關鍵的因素: ˙對於詐騙者沒有任何警覺性,甚至朋友勸導他...

    詐騙集團往往靠著承諾和信任,一步步逼受害者上鉤。pexels圖/詐騙集團往往靠著承諾和信任,一步步逼受害者上鉤。pexels 詐騙者一旦發現大魚可能上鉤了,就會一步步將其引誘到自己處心積慮所織的網中,很特別的是,只要受害者已經上當了,他們很少有機會能夠逆轉情勢,反而是一步步走向根本可以提前避免的深淵。 心理師分享了一個案例,在一個詐騙案中,一名女子多次到銀行去匯款給詐騙集團,為了避免銀行行員起疑,她選擇用每次都小筆小筆的款項匯到指定帳戶,並聲稱這些匯款沒有任何問題。也許你會詫異:這怎麼可能發生?但她的故事確實是眾多詐騙案中的一個縮影。 專家解釋,「在這個社會上的詐騙故事裡,一旦受害者點頭說是,就很難再回頭說不,因此,只要能成功誘騙到第一個步驟,詐騙集團就很容易循循善誘地勾引第二步、第三步,甚...

    被害者有時候基於面子問題,會不敢向他人求救。pexels圖/被害者有時候基於面子問題,會不敢向他人求救。pexels 對一般人來說,你可能會納悶:為什麼他們都不尋求幫助?但被害者往往都不這麼想。 路易斯維加說,被詐騙者往往在壓力的狀況下,理性的頭腦會進入一種休眠的狀態,對於旁人的勸阻或建議,基本上都聽不進去,就算他們其實已經很緊張。 不僅如此,就算被害者真正意識到事情已經不對勁時,基於羞恥和尷尬,還有之前不認同別人建議的強硬心態,這會阻止他們主動尋求幫助,最後導致事情演變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專家說,「詐騙集團就像是掠食者,一步步靠近他們的目標,讓對方保持順從、信任和服從命令,最後再張起大口吞下,在心理上,被害者甚至完全不知道這起惡夢是怎麼開始的。」就像是那群自願前往柬埔寨的人,往往都是抵...

  3. 2020年8月30日 · 如果你⋯⋯正深陷詐騙的漩渦中曾經受詐騙有親朋好友正在被詐騙認為那些受騙者都是笨蛋貪心或過度善良的人認為自己絕對不會上當受騙本書將打破你對詐騙的刻板印象深入理解詐騙行為所運用的心理技巧學習預防及破解的方法 ...

  4. 2022年8月19日 · 1缺乏足夠知識和心理脆弱. 當缺乏足夠的知識時很容易成為被詐騙的對象。 pexels.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雖然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有機會成為受騙者,但只有容易上當的人,才會一直被設定為攻擊的目標。 」路易斯維加表示有幾個心理因素容易使一個人成為理想的詐騙受害者首先是對騙局的主軸缺乏了解。 舉例來說,為什麼人們很少在新聞上看到銀行、金融從業人員被投資理財、虛擬貨幣的話術欺騙,那是因為他們對相關產業有足夠的理解;反之,像柬埔寨詐騙案的受害者,他們基本上都對柬埔寨的現況缺乏認知,甚至根本不瞭解該國的經濟狀況,在各種包裝條件和博取信任、利用人性貪婪弱點的鼓譟下,便深陷陷阱而不自知。 路易斯維加統整了各種騙局成功背後,當中最關鍵的因素:

    • 外表:外型條件優秀者容易被信任。如果你不認識他,但他的外表長得好看,就比較容易被信任。這是心理學中的「暈輪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
    • 個性魅力:卡里斯馬(charisma)有的人特別具有領袖氣質,英文叫charisma。有的人則是很好相處,也很樂於助人,有點像工具人,在某些情況下你會相信他,覺得他會替人服務,比如幫買飲料,也不會懷疑他會在飲料裡面吐口水。
    • 血緣。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認識」,一個人最認識的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們,而且普遍相信親人不會騙自己,因此血緣的詐騙反而更容易成立。有時是親人被別人騙,比如別人騙他投資什麼,他就拉你進來說我們只要湊足一百萬,獲利可以到五百萬之類的情況。
    • 親友(介紹)這跟第三點有點關聯。親人或同學朋友間往往是間接詐騙,先透過一個人,然後再去找其他人,像是撒網捕魚,比如傳銷或拉保險很多都用這種方法。我們常遇到這種情況,通常都是親友說誰誰剛去了新公司上班啊,麻煩你支持一下,保個什麼險,一年只要繳3千塊,總共5年之類的。
  5. 2020年9月3日 · 10種詐欺心理戰讓你「好好騙」 2020-09-03 10:11 文 林萃芬/張瀞文整理. 用LINE傳送. 要預防受騙上當就要了解騙子慣用的 詐騙 心理及手段,才能避免掉入對方精心設計的陷阱中。 《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圖/時報出版 提供. 掌控情緒達成誘騙目的. 基本上, 所有的騙子都是玩弄情緒的高手...

  6. 2023年10月16日 · 詐騙社會學不僅介紹詐騙歷史分析詐騙元素更涵括為什麼我們會自我欺騙孩童如何判斷何時該說謊戀人間會因什麼事而欺騙彼此等主題多元孫中興說認識詐騙的真實面貌是一把雙面刃讓我們不被騙的同時也能用來騙人。 「每個社會都存在揭發和懲罰詐騙的制度。 誠實誠信的生活才是讓自己安身立命、社會永續的王道。 」以下是本書內容摘要: 廣告. 俄裔美籍作家柯尼可娃寫過一本書,叫做《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描述了會被詐欺的受害人常見5種特徵: 一是社會交往較少的人,往往對詐騙的典型特徵不熟悉、不了解騙局運作的方式。 尤其當事人如果又不看新聞、接收新訊息,不知道這種詐騙手法其實都被報導或網路傳遍了。 二是有強烈願望想達成某項重要目標,但又沒什麼希望完成的人,也容易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