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風池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項部 枕骨 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當 風府 與 翳風 之間,或顳骨乳突尖(下端)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連線的中點。
風,指風邪;府,集聚處。穴當風邪易侵之處,《素問‧風論》:「風氣循府而上,則為腦風。」位居脊椎第一節之上,所以又稱「上椎」。張舜民《畫墁錄》載:宋仁宗病,藥未驗,召草澤醫,始用針自腦後刺入,針方出,開眼曰:「好惺惺!」次日病大減。
風池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項部 枕骨 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當 風府 與 翳風 之間,或顳骨乳突尖(下端)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連線的中點。
直刺1~1.5寸或透向肘內側(少海)1~2寸. 【功效】. 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 古典:傷寒餘熱不退,目赤痛,齒痛,喉痹,手臂腫痛,肘中痛難屈伸,半身不遂,月經不通,瘰癧,癮疹,癭氣,胸中煩滿,瘛瘲,癲疾,頭痛,頸腫,腕急。. 現代 ...
《循經考穴編》:「腦後髮際當中各開寸半,大筋外廉陷中,合居風池下寸半。又法:當結喉旁各開九寸,風府之前,天牖之後。」 《針灸集成》:「在玉枕後二寸少,去中行風府七分,去風池六分。」 【解剖】 肌肉:斜方肌起始部,深層為頭半棘肌。
穴在風池之前耳根部,為耳垂所掩蔽。. 【位置】. 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耳中」;. 《針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 【解剖】. 肌肉:後方由淺到深為鎖乳突肌,頭夾肌 ...
【配穴】 瘡疥:風門、 間使 、 合谷 、 大陵 。 項強 :風門、 肩井 、 風池 、 崑崙 、 天池 、 風府 、 絕骨 ,詳其經絡治之,兼針阿是。
【配穴】 高血壓頭痛:太陽、印堂;前額痛加攢竹,額頂脹痛加百會、四神聰,項強加風池,眩暈欲仆加頭維。血管性頭痛:太陽(患側)、太衝(患側)、合谷(健側);配穴:風池、率谷。急性結膜炎:太陽、風池、合谷、睛明。
最易導致小腦及延髓損傷的穴位為:風府、啞門、風池。 風府,古人曾提出「此穴入針,人即暈倒」(《扁鵲心書‧中卷》),其深部為小腦、延腦池和延髓。啞門深部為延髓和脊髓的連續部分,風池深部為延髓椎動脈入顱腔與之相鄰處。針刺不當,極易傷及。
風池 GB 20 ﹝釋名﹞ 穴在項側,凹陷如「池」,為風邪易侵之處,也是治療風證之要穴,故名。﹝類別﹞ 交會穴:足少陽、陽維之會。據《難經》又為陽蹻之會。﹝出處﹞ 靈樞‧熱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