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鬼蝠魟(學名: Manta birostris;giant oceanic manta ray),又稱雙吻前口蝠鱝、埃氏前口蝠鱝、巨鬼蝠魟、鬼蝠鱝,俗名魔鬼魚、飛魴仔、鷹魴,為軟骨魚綱 燕魟目 蝠鱝科 前口蝠鱝屬的一種。

  2. 鬼蝠魟(學名: Manta birostris;giant oceanic manta ray),又稱雙吻前口蝠鱝、埃氏前口蝠鱝、巨鬼蝠魟、鬼蝠鱝,俗名魔鬼魚、飛魴仔、鷹魴,为軟骨魚綱 燕魟目 蝠鱝科 前口蝠鱝属的一種。

    • 鬼蝠魟介紹(Manta Ray,俗稱魔鬼魚),是世界最大的魚類之一
    • 鬼蝠魟最厲害的絕技:凌空飛躍
    • 鬼蝠魟有哪些種類呢?
    • 鬼蝠魟有毒嗎?
    • 鬼蝠魟比想像中來得居家?
    • 澳洲有一隻超罕見的粉紅色鬼蝠魟!
    • 因為工業化捕撈與誤捕,鬼蝠魟數量急遽減少

    屬於軟骨魚類的牠身體扁平寬大,最大體長可達 9 公尺、重達 3 公噸,菱形的體盤有如一只風箏,隨著洋流游動,又像海中的鷹隼。這巨大溫和、令人讚嘆的美麗生物,最常出沒在夏威夷、紐西蘭、澳洲、墨西哥、非洲、日本南部、馬爾地夫、印尼等地,而臺灣東部及墾丁也曾出現。

    可以單獨生活或成群結隊,上百隻鬼蝠魟搧動著三角形胸鰭、拖著一條硬而細長的尾巴,集體凌空飛躍,落下時拍響水面,濺起水花,場面真的很壯觀。有人認為這是繁殖季的調情遊戲,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捕食,同時也是母鬼蝠魟在落下的那一刻產子的特殊動作。

    前口蝠鱝屬(Manta spp.,音奮,又稱為鬼蝠魟屬)包含兩個物種,珊瑚礁型的阿氏前口蝠鱝(Manta alfredi, reef manta ray),以及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 oceanic manta ray)。 被稱為「魔鬼魚」的不只鬼蝠魟,還有體型更小、外型相似的兄弟姊妹,也就是蝠鱝屬(Mobula spp.,又稱為蝠魟屬) ,例如常出現在臺灣東海岸的日本蝠鱝(Mobula japanica),俗稱日本蝠魟、飛魴仔、鷹魴。從外型來看,鬼蝠魟的鰭狀肢較長、嘴巴位置在前端,而日本蝠鱝的嘴巴位於腹側。

    鬼蝠魟對人類是無害的。常有人把鬼蝠魟和燕魟(Butterfly ray,也稱鳶鱝)搞混,牠們都屬於軟骨魚類,有著寬大扁平的身體,但體型大小是二者最大的不同,燕魟體型嬌小很多,棲息在近海底層,且有較強的攻擊性,以尾巴根部的倒勾狀毒刺保護自己,相對的鬼蝠魟則以體型優勢和速度躲避天敵。

    一般認為大洋型鬼蝠魟是如同鯨鯊一般的遠洋濾食者,隨著食物分布到處遷徙。不過有科學家將牠們標記並利用衛星追蹤,發現牠們的活動範圍幾乎不超過 220 平方公里的區域海域,換句話說,比想像中居家,不愛遠行。

    鬼蝠魟的背部是灰黑色,通常腹部呈現白色。但在澳洲大堡礁南側島嶼,一位擅長拍攝海底生物的水下攝影師,曾目睹一隻腹部帶著夢幻粉紅色的鬼蝠魟。 牠寬約 3.35 公尺,是一隻雄性的珊瑚礁型阿氏前口蝠鱝,也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唯一一隻粉紅色鬼蝠魟。色素基因突變,使得牠與同類的外觀非常不同。最早在 2015 年被目擊,能見到牠可真是非常幸運!

    這些宏偉的動物是漁業混獲(bycatch,亦即誤捕)的受害者,因為誤觸獵捕其他魚類所用的流網、圍網或定置網等網具,纏縛後難以逃脫,發現時通常已經沒有氣息。 體型巨大、生長緩慢,繁殖稀少,生活的區域與習性讓牠們格外面臨工業化捕撈威脅,目前大洋型的雙吻前口蝠鱝已列名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的瀕危(Endangered)物種,珊瑚礁型的「阿氏前口蝠鱝」則已成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臺灣也訂定相關保育措施,2018 年起禁止捕捉、持有與販賣,意外捕獲須立即放回海中並且通報,2020 年 6 月起,也列為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 然而,僅靠在地的漁業管理組織已經無法有效保護海洋,必須制定強而有力的保護區,才能真正守護海洋生態。工業捕撈、不永續的漁法,是海洋健康、沿海居民生計、物種與...

  3. 2020年12月10日 · 鬼蝠魟(manta ray,俗稱魔鬼魚)是世界最大的魚類之一,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等級。 據《自由時報》報導,近日有潛水客在墾丁水域記錄到罕見的「鬼蝠魟」,讓各地潛水愛好者瘋狂! 鬼蝠魟「愛玩繩」的特性讓牠成為台灣漁民的常客,不過因屬「瀕危」等級,不小心捕獲時應通報,不過,現行的台灣社會對於海洋生物真的夠友善嗎?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 wikimedia,CC Licensed。 文/ 社團法人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 前一篇文章我們嘗試透過敘述的方式分享混獲的問題 出國看鬼蝠魟價值高,為何台灣漁民要抓來賣? 換位思考讓你對漁業政策了解得更全面,這次我們再從實際案例,來分享鬼蝠魟等潛水明星物種在台灣遇到的現況! 身為海島國家,我們對海洋生物夠友善嗎?

  4. 2024年5月2日 ·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主導研發的「鬼蝠魟」(Manta Ray)無人潛艇原型艇,於今年 2 月和 3 月在南加州外海完成全面水下測試,成功驗證其長航時、遠程航行的能力,為未來無人潛艇技術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5. 珊瑚礁鬼蝠魟 (學名: Manta alfredi),又稱 阿氏前口蝠鱝 、 珊瑚礁鬼蝠鱝,俗名 魔鬼魚 、 飛魴仔 、 鷹魴,為 軟骨魚綱 燕魟目 蝠鱝科 前口蝠鱝屬 的一 種。 被 IUCN 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是世界上第二大的 魟 魚以及世界上第二大的 魟總目 成員(僅次於最大的 鬼蝠魟 (Manta birostris)) [1],原為鬼蝠魟(學名: Manta birostris)下的一個同義詞,於2009年得到證實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物種。 [1] 珊瑚礁鬼蝠魟(M.alfredi)停滯於海洋中清潔站,任由一群 清潔魚 清除身上的寄生蟲,並於在珊瑚礁上靜止不動持續了好幾分鐘 [2] 珊瑚礁鬼蝠魟(M.alfredi)正在巡航 (頭部捲起游動和闔上嘴巴)

  6. 2017年7月31日 · 鬼蝠魟的社交行為令人著迷,原因之一是牠們不見得屬於同一家族。 馬歇爾正在研究鬼蝠魟的基因,分析牠們是否有血緣關係,以進一步了解牠們為何花這麼多時間待在一起—搞不好牠們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呢。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