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萧条 (英語: Great Depression ),又称 经济大危机 、 經濟大恐慌 ,是指1929年—1933年之間全球 經濟 大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最严重的全球 經濟衰退 。 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 [1] 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各國而異,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 [2] 大萧条从美国开始,1929年10月24日股市下跌,到10月29日成为 1929年華爾街股災 ,席卷全世界。 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毁灭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些国家甚至达到33%。 [3]

  2. 簡言之,屬於 台灣日治時期 中期的 1920年代 台灣,避免忽略了政治權力與宗教的鬥爭,而專精於教育、哲學與文學的發展。 從而迅速於該年代建立有別於中國與日本殖民政府的台灣文化與台灣民族精神。 背景 [ 編輯] 因為 1914年 到 1918年 慘烈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 ,從根本動搖了西方列強對 殖民地 的統治權威。 歷經這場戰爭,十九世紀興盛的民族主義,一般只適用於規模較大的國家民族,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改造成弱小民族也能適用。 在這種情況下,民主與自由思想風靡一時。 為了妥適應付殖民地的騷動,逐漸弱化了的西方 帝國主義 列強開始對殖民地做出讓步,日本對台灣允諾更大的殖民地自治權及更開明的制度。 [2] 約於同時, 日本 本國的政治生態也有了改變。

  3. 經濟大蕭條 (英語: Great Depression ),又稱 經濟大危機 、 經濟大恐慌 ,是指1929年—1933年之間全球 經濟 大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 前最嚴重的全球 經濟衰退 。 經濟大蕭條是二十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 [1] 經濟大蕭條的開始時間,依各國而異,但絕大多數在1930年起,持續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 [2] 經濟大蕭條從美國開始,1929年10月24日股市下跌,到10月29日成為 1929年華爾街股災 ,席捲全世界。 經濟大蕭條對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帶來毀滅打擊,人均所得、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50%,美國失業率飆升到25%,有些國家甚至達到33%。 [3]

  4. 美國. 出生. 逝世. 相關條目. 1920年代. 從左起順時針方向: 愛爾蘭獨立戰爭 期間的一支部隊;根據 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 , 美國禁酒時期 佔據了整個年代直到 小羅斯福 上台通過 第二十一修正案 ;1927年, 查爾斯·林德伯格 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完成首次有記錄的獨自跨大西洋不停泊航行; 1929年華爾街股災 後聚集的人群;1922年 貝尼托·墨索里尼 和 國家安全義勇軍 ; 第一次國共合作 破裂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 正式建軍,還擊國民政府,內戰開始;婦女選舉權運動導致許多國家首次賦予婦女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貝比魯斯作為這個年代著名棒球運動員,在 最偉大的美國人 排名第14,介於華特迪士尼和愛因斯坦. 藝術界 達達主義 興起. 1920年代,是指二十世紀的第三個十年。

    • 19世紀 | 20世紀 | 21世紀
    • 2千紀
  5. 1920年代 中國 指的是從1920年到1929年的時局變化。 在經歷了1910年代的多次政治事件以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國際環境,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無法絕對控制相關省區。 社會輿論開放、社會運動頻繁、反對黨和軍閥都成了北洋政府的制衡力量, 北伐戰爭 以後 東北易幟 ,北洋政府時期正式結束,進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時期 [1] :2-3 。 政治 [ 編輯] 參見: 國共關係. 這十年中, 中國共產黨 成立。 廣州國民政府 初受軍閥控制,但在中國國民黨實行聯俄容共以後,因成立黃埔軍校,漸能掌控 兩廣 軍事大局;加上中國國民黨組織、宣傳和運動,到1925年 五卅運動 後,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之國民政府,成為國家統一希望 [1] :13 。

  6. 1929年華爾街股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9年華爾街股災 (英語: Wall Street Crash of 1929 [1] [2] ),又稱 大股災 (英語: Great Crash )及 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 (英語: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 ),以牽連層面和持續時間而言,是 美國歷史 上最嚴重的一次 股災 。 [3] 後世亦多以「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來形容華爾街股災,這是因為股市崩盤並非起訖於一日之內的事,所以這四個別稱也是合適的。 華爾街股災最先於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發生,但股市的暴跌卻到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才真正爆發。

  7. 1920年臺灣 已被 大日本帝國 統治25年,此年是臺灣行政區劃大幅改制的一年,五州二廳制開始實施。 政府 [ 編輯] 天皇 : 大正天皇. 臺灣總督 : 田健治郎. 總務長官 : 下村宏. 大事記 [ 編輯] 1月11月——臺灣在日留學生於日本東京成立了 新民會 [1] [2]:198 。 6月5日—— 花蓮 外海發生 地震 。 造成5人死亡、20人受傷,273棟房屋全毀、1257棟房屋損壞。 7月16日——新民會機關報《臺灣青年》創刊 [2]:198 。 7月30日——臺灣總督府以律令第3號發布〈臺灣州制〉,律令第4號發布〈臺灣廳地方費令〉,以律令第5號發布〈臺灣市制〉,以律令第6號發布〈臺灣街庄制〉 [3] ,並以府令第四十三號公告上述四律令將於該年10月1日實施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