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循環農業再一例!古坑麻園生物炭讓廢竹變綠 農傳媒 20170905 facebook line twitter 文、圖片提供/ 水土保持局 古坑麻園社區的烏殼綠竹種植面積約40公頃,光是產銷班每年生產的烏殼筍產量就多達400公噸,是社區居民經濟的重要來源。但烏殼綠竹 ...

  2. 石蚵,是來自大海的寶貝,對金門寧鄉的居民而言,它是大海的恩賜,更是漁人的希望。 古寧頭社區的石蚵養殖是當地極具特色的一種養殖方式,目前除了金門之外,大陸福建小嶝島也有小區域的養殖,但寧古寧頭附近一帶的「石蚵林」已然是海上的特殊景觀,更是金門的重要地景之一。

  3. 炳洙,你現在正要做的,便是前往林邊小屋,將恩熙從閔泰柱的手中拯救出來,你錄下來,要自己千萬別忘記。 你堅信,身為警察的閔泰柱,就是最近小鎮接二連三發生的命案兇手,雖然沒有其他人相信,但你仍舊一口咬定,死命尋找蛛絲馬跡,來證明這樣的想法。

  4. 首頁 新聞 進入頂級市場的臺灣山茶 六龜國有林裡的珍寶 進入頂級市場的臺灣山茶 六龜國有林裡的珍寶 文/蕭秀琴 清明前後是臺灣各地準備採摘春茶的時間,尤其是一年只能在4、5月間採收一次,全臺產量最少、摘採困難度最高,又具危險性的國有林野生臺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事前的準備 ...

  5. 土壤是地球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自然碳匯,適當的農業土地管理,不僅可減少肥料及人工成本,生產更有利潤,也能減少碳排,累積有機質,進而增加土壤碳匯。 臺南北門農友劉榮友操作不整地栽培,讓作物與雜草共生,即使還沒有賺到碳權,他生產的硬質玉米更具氣候韌性、產量穩定。宜蘭二期 ...

  6. 以不同頻度投餵等鞭藻或牟氏角毛藻進行文蛤養殖試驗的結果顯示(表三),每天投餵一次的增重與特殊成長率皆優於每天投餵二次,且以牟氏角毛藻每天投餵二次還會降低文蛤的活存率,由每天投餵一次100%的活存率下降至93.33% ...

  7.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副署長陳衍源表示,輪值灌區仍會持續供灌,農民自由參加大區輪作,一期作不種稻選擇生產環境維護,經濟部經費提供節水獎勵每公頃4.2萬元,或是不種稻轉旱作獎勵每公頃3萬元,一般農民與綠色環境給付獎勵疊加領取,最高每公頃9萬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