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太虛又名大虛, 太虛,是道貌。老子《道德經》認為,道大而虛靜。所以,這里的“太虛”實際上就是指老子、莊子所說的“道”。《道德經》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

  2. 釋太虛. 太虛法師一般指本詞條. 釋太虛 (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屬牛,出生在清代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玉佛寺示寂於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 ...

  3. 太虛大師所理解的“唯識". 佛教唯識學是有關唯識思想的學說,而這一思想集中體現在中國佛教的唯識宗中。. 不管是印度佛教的唯識學還是中國佛教的唯識宗,其所有思想的核心都是唯識。. 因此,要瞭解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首先就要瞭解他對“唯識"本身的理解 ...

  4. 釋太虛(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呂淦森、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以字行,出生於浙江 海寧縣長安鎮,籍貫浙江崇德縣(今桐鄉市),著名佛教 臨濟宗 禪師、哲學家,一生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自謂:「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薩瑜伽戒本》。

  5. www.wikiwand.com › zh › 释太虚释太虚 - Wikiwand

    太虚(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吕淦森、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以字行,出生於浙江海寧縣長安镇,籍贯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市),著名佛教臨濟宗禪師、哲学家,一生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自謂:「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薩瑜伽戒本》。

  6. dmcb.dila.edu.tw › dmcb › Taixu_太虛Taixu 太虛 - DMCB Wiki

    Taixu 太虛. Tàixū 太虛 (1890-1947) was a Chinese Buddhist monk, educator, author, and editor. He is well-known for advocating Buddhist reforms, for founding some of the first and largest Buddhist seminaries in China, and for publishing an extensive corpus of work, including the long-running periodical Hǎicháo yīn 海潮音 (Sound of ...

  7. 釋太虛(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呂淦森、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以字行,出生於浙江 海寧縣長安鎮,籍貫浙江崇德縣(今桐鄉市),著名佛教僧人、思想家,一生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自謂:「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薩瑜伽戒本》。

  1. 相關搜尋

    釋虛雲釋印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