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白下路張佩綸舊居已列為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中華民國立法院 曾在此辦公。 光緒 二十九年(1903年2月4日),張佩綸55歲時以布衣之身在南京憂鬱離世。 袁世凱 說,「 天下 翰林 真能通的,我眼裏只有三個半, 張幼樵 、 徐菊人 、 楊蓮府 ,算三個全人, 張季直 算半個。 家庭 [ 編輯] 曾祖張棟,庠生。 祖父張灼。 父張印塘,嘉慶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舉人,杭州府知府、安徽按察使署布政使,著《澹凝書屋詩集》。 [4] 張佩綸結過三次婚,有三子一女。 1874年8月29日(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張佩綸(26歲)迎娶元配朱芷薌(?-1879年五月初五),為資政大夫二品頂戴大理寺卿軍機處行走、浙江仁和 塘栖鎮 人朱學勤(1823-1875年2月9日)次女 [5] 。

  2. 因張佩綸早年奏章中好談軍事,如其曾在朝鮮壬午兵變後,上奏「請密定東征之策以靖藩服摺」,進言謀劃東征日本 [3],當其領兵時張佩綸棄陣潛逃,故被時人譏為马谡。

  3. 工具. 張佩綸 (1848年11月24日—1903年2月4日), 字 幼樵 , 号 蒉斋 , 直隶 丰润县 齐家坨人(今 河北 唐山 丰润 ), 晚清 名臣。 李鸿章 女婿, 張愛玲 祖父。 生平 [ 编辑] 父親 張印塘 (1797年-1854年),曾任 安徽 按察使 ,於張佩綸6岁時逝世,令張佩綸兒時家景清寒。 同治 九年(1870年)舉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 進士 (曾师从进士 麟魁 、 寶鋆 ),選 庶吉士 ,散館授 翰林院 編修 ,升 侍讲 ,早年在京城與 李鴻藻 、 潘祖蔭 、 張之洞 、 陳寶琛 、 寶廷 等同為「 清流 」,以 彈劾 大臣而聞名,例如 李鴻章 及對 俄國 談判示弱的 崇厚 等。 光緒八年(1882年),署左副都御史。

  4. 2014年9月2日 · 張佩綸是誰? 張愛玲祖父如何成為李鴻章的女婿. 2014/09/02 來源:黃埔軍事網. 張佩綸, (1848-1903), 人人皆知是張愛玲的祖父,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是有貴族血統,當然李中堂封侯,也算是貴族,但張佩綸如何成了李鴻章的女婿,卻鮮為人知。 本文就是為此目的收集一些資料,供讀者參考。 甲申馬江戰役 (光緒十年六月 1884,7),張佩綸會辦福建海疆,署船政大臣,實則是欽差大臣,福建那些官場老手,樂得推卸責任,任其指揮,但書生不知兵,根本無法應付戰事,法艦開炮後,張與已調職尚未卸職的船政大臣何如璋不顧軍情緊急,倉皇分逃鼓山彭田鄉與快安鄉,使海軍和陸軍都在無人指揮下各自為戰,馬尾船廠及艦隊均遭到重大損失,唯有陸軍拼死抵抗,法軍登陸失敗,退回海上。

  5. 張佩綸. (晚清名臣) 鎖定. 張佩綸(1848年11月24日一1903年2月4日),字幼樵,號簣齋, 直隸 豐潤 齊家坨(今河北唐山市 豐潤區 )人。 晚清 時期名臣,安徽按察使 張印塘 之子,近代才女 張愛玲 祖父。 [1] . 同治 十年(1871年),中 進士 ,授 翰林院 侍講。 早年任職京城,自任“ 清流 ”。 署任 左副都御史 ,以彈劾大臣而聞名。 中法戰爭 初起, [2] 力主抗戰,以三品卿銜會辦 福建 海防事宜,兼署船政大臣,馬尾戰敗後,被奪職流放 張家口 。 甲午戰爭 期間,被彈劾干預公事,遷居 南京 。 光緒 二十九年(1903年),病死於 南京 ,終年五十六歲。 著有《澗於日記》。 [3] . 本 名. 張佩綸. 字. 幼樵.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張佩綸張佩綸 - Wikiwand

    張佩綸 (1848年11月24日—1903年2月4日), 字 幼樵 , 號 蕢齋 , 直隸 豐潤縣 齊家坨人(今 河北 唐山 豐潤 ), 晚清 名臣。 李鴻章 女婿, 張愛玲 祖父。 Quick Facts 張佩綸, 籍貫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張佩綸(1848年11月24日—1903年2月4日),字幼樵,號蕢齋,直隸豐潤縣齊家坨人,晚清名臣。 李鴻章女婿,張愛玲祖父。

  7. 張佩綸(1848年11月24日 - 1903年),字幼樵,號蕢齋,直隸豐潤縣齊家坨人(今河北唐山豐潤),晚清佞臣。 李鴻章 女婿。 顯示更多...

  1. 相關搜尋

    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