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傅斯年逝世後,葬於台灣大學校園,校內設有希臘式紀念亭傅園及「傅鐘」;其中,傅鐘啟用後成為台灣大學的象徵,原本為敲五十五下,因其於虛歲55歲去世,敲鐘電子化後每節上下課會鐘響二十一聲,因傅斯年曾說過:「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 ...

  2.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20),字孟真,山東 聊城人。 祖籍 江西 永豐 ,先祖 傅以漸 生於山東聊城,是 清兵入關 以後的首位 狀元 。 [1] [2] 歷史學家、學術領導人、 五四運動 學生領袖之一、 國立中山大學 文科學長、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

  3. 傅斯年 (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孟真 , 山东 聊城 人。 祖籍 江西 永丰 ,先祖 傅以渐 生于山东聊城,是 清兵入关 以后的首位 状元 。 [1] [2]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 五四运动 学生领袖之一、 国立中山大学 文科学长、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所长、 国语日报社 董事长。 曾任 国立北京大学 代理校长、 国立台湾大学 校长 。 他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之原则影响深远 [3] [4] 。

  4. 版權所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網站與資料庫服務信箱:fsndb@asihp.net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Chrome、Firefox、Eage、Brave 網站參觀人數(自20161月1日起): 4793525

  5.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 聊城 人。. [1]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五四运动 学生领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的创办者。. [30] 傅斯年曾任 中山大学 、 北京大学 等校教授 ...

  6.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1896年3月26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生于山东聊城。 父亲傅旭安1894年中顺天府举人,曾任山东东平龙山书院山长。

  7. 2007年4月17日 ·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山东聊城人,字孟真。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第七世孙,六岁入私塾,十岁入东昌府立小学堂,十一岁读完《十三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