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安區(臺灣話:Tāi-an-khu;客家話:Tai-onˊ-kiˊ),得名自境內舊地名「大安庄」,位於臺灣臺北南部,臺北盆地東南側,境內除東南部丘陵外,皆為平原地形。區內人口約29.2萬人[參⁠ 2][參⁠ 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6萬人,為臺北人口最多、人口密度 ...

  2. 彩虹橋,位於臺北,是一座僅供步行的橋樑,橫跨基隆河,全長167公尺,寬4.5公尺 [1],銜接內湖區新明路與松山區 饒河街,於2007年9月完工通車 [2]。 歷史 2005年7月15日,進行內湖新明路與松山饒河街間的跨河人行橋興建工程,總經費約新台幣1億1000萬元,橋淨寬4公尺、長約167公尺,採曲橋型橋體 ...

  3. 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国民小学. / 25.063403; 121.526405. / 25.063403; 121.526405. 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国民小学 (简称 中山国小 )是 台北市 中山区 的一所市立 国民小学 ,学校源自1934年设立的“宫前 公学校 ”。. 校内的部分校舍从日治时期兴建留存至今,在2019年被登录为 ...

  4. 台北,通称“北”,台湾省省会,地处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台北是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业、商业与传播中心。全市下辖12个区,总面积271.8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2月,台北 ...

  5. 城中區 (台北市) 城中區 為 臺灣 臺北 舊行政區之一,因轄有 臺北府城 而得名。. 位於 臺北時 的 中心 ,今日臺北西南側,地勢平坦。. 本區發展較鄰近的 艋舺 、 大龍峒 、 大稻埕 晚,因 清治時期 設立 府治 而形成街,後為 臺灣總督府 及 中華 ...

  6. 臺北(俗字寫作台北)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做為地理名詞用來泛指北臺灣,19世紀後期臺北建城後,成為以該城池建立之都市的稱呼 [1]。在日治時期,台灣北部的行政區劃不斷調整,先後有台北縣、台北廳,到後來的台北州。西元1945年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台北改為台北市台北縣。

  7. 5 天前 · 台北市(日语: 台北市 〔 臺北 〕/ たいほくし Taihoku shi * /? )是台湾 日治中后期(1920年-1945年)设置之州辖,隶属于台北州,为台北州州治、以及当时台湾的首府,因而有“岛都”之称,与被称为“帝都”的首都东京相呼应 [2]。此为台北之始,创立时的辖属范围包含今台北市的万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