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北京硬的策略迅速而果斷,在台灣同溫層社會引起不同的效應,人感到「疼」,人卻認為「疼」是必要付出的代價。 如 旺報社評》小院高牆 ...

  2. 2 天前 · 中時社論. 究竟是歷史的機遇或精心安排,暫時可能沒有答案,但可以確定台灣最近發生的兩件大事:一是大陸取消ECFA早收清單134項關稅優惠項目 ...

  3. 2020年11月26日 · 言論. 主筆室. 社論.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2020年對全世界、對亞洲乃至台灣,都是歷史轉折點,變化的起因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 新冠肺炎暴露出西方國家治理機制的缺陷以及人民和政客的傲慢與輕忽。...

  4. 2024年5月12日 · 主筆室. 中國時報社論.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在野黨是否參加520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具重大象徵意義,更是未來朝野關係重要指標。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決定集體缺席,就職典禮與晚宴都不出席,台北市長蔣萬安也以市政行程為理由表態不參加,黨主席朱立倫說未收到邀請函,整體而言藍營傾向不參加,只有台中市長盧秀燕獨樹一幟決定參加。 民眾黨與民進黨關係尷尬,但柯文哲不會缺席。 藍綠惡鬥...

  5. 2020年7月5日 · 友報該社論強調評比排名經濟實質表現未必同步,排名進步不表示經濟表現變好,更不表示人民日子過得更好。 多年來我國各項競爭力評比,整體表現並不差,但經濟成長率始終在1~3%之間徘徊,只能算得上平庸,和亞洲另外3小龍新加坡、香港、韓國所得差距不僅未見縮小,反而逐漸擴大。 」這就是該社論的盲點。 因為經濟成長、所得增加,甚至高低所得,都只是IMD綜合指標中的一部份而已。...

  6.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企業靠競爭生存、產業靠市場茁壯、經濟靠生產力成長,這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道理,也是自由貿易的真諦。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日前一家獨派報紙社論〈沒有強大“國內”產業 能侈談自由貿易〉指出兩點:一是振興島內必須要強大的產業做後盾,再來簽自由貿易協定 ...

  7. 2008年6月18日,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表示,因媒體環境改變,該報決議各部門需在2008年8月31日以前提出二分之一人力精簡計劃,從2008年9月1日起地方新聞停刊並將報紙張數縮減為10張。 蔡衍明旺中時期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