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葉山欖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又名:台灣膠木、蘭嶼芒果、杆仔樹、臭屁梭;噶瑪蘭語:qasup、達悟語:kolitan)是山欖科 膠木屬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分布於菲律賓、臺灣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蘭嶼 綠島等地。

  2. 大葉山欖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山欖.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英名: Formosan Nato Tree、Taiwan Nato Tree. 日名: オオバアカテツ(大葉赤鉄) 別名: 台灣膠. 簡介. 山欖屬常綠喬木,原產菲律賓、印尼與台灣北部、南部海岸與蘭嶼。 樹姿高大壯碩,主幹直挺,樹幹基部略有板根現象,樹皮黑褐色。 嫩枝或有紅褐色毛,並有明顯葉痕。 厚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葉互生聚集於枝端,幼葉有毛,成熟葉毛常脫落。 葉長10~17cm、葉寬5~8cm。 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淺黃色花瓣6枚,花徑約1cm,有淡香味。 果實橢圓形,外型似橄欖。 果長3.5~4.5cm,直徑1~2cm,內有1~3粒紡錘形種子。 種子黑色,一側淺褐色。

  3. 2024年6月12日 · 大葉山欖Palaquium formosanum Hayata又名台灣膠木圖1),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山欖科 (Sapotaceae)膠木屬(Palaquium Blanco)的常綠性大喬木(有記錄顯示可以長到20公尺高)。 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大葉山欖葉子的質地和「蘭嶼山欖」不同,是很厚的革質,形狀則是橢圓形、倒卵形或是窄的倒卵形(圖2),長約有10~13公分, 寬則約5~8公分;葉子邊緣是屬於「全緣」的葉緣,且有些反捲(亦即向葉背面彎曲);側脈有7至10對,其葉柄很短,不到1公分長。

  4. kplant.biodiv.tw大葉山欖大葉山欖大葉山欖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徑 30~5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或略細小龜裂,皮孔灰褐色;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富含乳汁,暗褐色,被紅褐柔毛,葉痕顯著。. ‧葉:. 葉互生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 ...

  5. 中文名稱大葉山欖.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 科屬別:山欖科. 別名:臺灣膠木、驫古公樹、杆仔、山檬果等. 用途:大葉山欖是一種抗風耐鹽的樹種,加上該樹種較少蟲害,故常被用做乘涼及觀賞用樹。. 其木材可製作家具及造船之建材,另外樹皮可做為 ...

  6. 種小名 formosanum 臺灣的的意思所以大葉山欖也被稱為臺灣膠木」。 從這種植物在臺灣本島的天然分布來看,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分布呈現特殊的南北分布現象。 除了臺灣北部的東北角濱海與蘭陽地區之外,野生個體比較多的地方是恆春半島。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家不妨從它生長環境方向去想。 生長在濱海的區域,它的分布當然就要靠大海幫忙。 當它的果實落到地上之後,如果沒被動物吃掉又恰巧掉到海中,流經臺灣東部的洋流就會把它帶到其他地方。 然而臺灣東海岸大部分的區域大多是土壤層淺薄的峭壁,就算果實著陸也很難長成大樹,於是造成這種植物在臺灣的天然分布是以南北兩端濱海森林為主的特殊現象。

  7. 大葉山欖学名: Palaquium formosanum又名台湾胶木蘭嶼芒果杆仔樹臭屁梭噶瑪蘭語:qasup達悟語:kolitan是山榄科 胶木属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分布於菲律賓臺灣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蘭嶼 綠島等地

  8. 大葉山欖. 英名: Formosan Nato Tree.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 別名: 臺灣膠木、驫古公樹、杆仔、山檬果. 科別: 山欖科 (Sapotaceae) 屬別: 膠木屬 ( Palaquium) 常綠喬木,高可達10公尺,幹徑約30~40公分,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全株含有豐富的白色乳汁,皮孔灰褐色;具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被紅褐柔毛,落葉後葉痕顯著。 單葉互生,叢生枝端,厚革質,全緣且邊緣向後反捲,兩面光滑;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0~15公分,寬4.5~7.5公分,先端圓或稍凹,基部鈍,中肋顯著隆起,側脈約有7~9 對,幼葉兩面通常被紅褐色絨毛;葉柄長2公分。

  9. 大葉山欖為本地原生樹種膠木屬植物常綠性大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其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樹姿顯得美麗獨特挺秀明潔適於觀賞其枝條斜向伸展亦頗具層次感實為原生樹種中利用價值極高之品種。 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返回上一頁.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國立社會教育機構,以推廣社會科技教育為其主要功能,故其建館任務為研究、設計、展示各項科技主題,引介重要科技之發展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頁面.

  10. 大葉山欖為常綠性大喬木有記錄顯示可以長到20公尺高),是山欖科膠木屬的植物。 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枝條上往往具有「葉痕」,也就是葉片脫落後留下來的痕跡;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其葉片革質,橢圓形、倒卵形或窄倒卵形,長10-13公分,寬 5-8公分;葉全緣,反捲;側脈有7-10對,葉柄短,長約1公分。 花腋生,簇生,淺黃綠色,直徑0.8-1.2公分。 花萼兩輪排列,每輪有裂片3枚,外輪萼片外面密布深褐色毛茸;花瓣6枚,披針形,淺黃色,兩面均光滑無毛;雄蕊18-24枚,花絲基部與花瓣癒合;花柱單一,錐狀,宿存;花柄被褐色短毛,長約1.2-2.8公分。 大葉山欖的果實是不開裂的漿果,長3-4.5公分,直徑1.2-2.5公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