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2024-05-20 15:40. +A -A. 加入收藏.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在520演說中針對兩岸互動往來表示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對於賴總統表示願重啟兩岸觀光,觀光旅遊業界認為是對大陸釋出善意,故咸表歡迎,業者並期待政府啟動「觀光小兩會」(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簡稱「台旅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簡稱「海旅會」)對話,同時立即解除「 禁團令」,不然兩邊的旅遊要恢復是有困難。 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表示,要對話就必須「坐下來談」,「如果只是透過民間傳話,有時會避重就輕、效果有限」。

  2. 4 天前 · 2024-05-22 16:15. +A -A. 加入收藏. 昨天從桃園叫了台UBER回台北1小時的車程聊比較多沒想到這運將大哥有這麼豐富的故事想說把握一下還有不少對話記憶寫下來覺得以後也可以做點回顧也分享給專欄讀者閱讀。 上車後跟運將大哥打聲招呼,還來不及坐好扣上安全帶,這位看起來50歲,講話有點菸酒嗓的運將迫不急待先說:「哇! 我超好運,哈,你要回內湖,我也要回內湖,剛剛從台北載一個客人來桃園,結果下車後馬上又被你叫到,剛好就可以回內湖,真是太讚了! 聽起來真是蠻好的,也為他高興,運將大哥說:「我在內湖開便利商店的,原本有兩間店,有一間生意好的,後來被漲租,翻倍的租金哪有辦法做,於是那間我就不做了,還給總部,讓下一個人去做。

  3. 6 天前 · 美國國會最近批准了一項補充支出計劃,為烏克蘭和以色列提供資金,為台灣提供81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台灣國防部上週表示,美國和台灣海軍的軍艦上個月還在太平洋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 賴清德身邊的官員說,美國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不會威脅到台灣與華盛頓之間的安全命脈。 他們說,情況恰恰相反。 「這種捍衛民主的堅定決心,不會減損對台灣等地的防衛,」即將離任的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最近在《外交事務》上撰文稱。 「事實上,這是對北京方面冒險主義的關鍵威懾。

  4. 4 天前 · 犯下殺人未遂罪、從基隆地區精神醫院逃脫的基隆逃脫犯簡郁紘,從事發5/19至今已經4天,依舊基北趴趴走,不少人問究竟為何在科技執法、監視器到處都有的狀況下,他是如何能逃脫「四處逛街」不被抓到?. 警察局科技偵查隊表示,難以追查的主要 ...

  5. 5 天前 · 台灣地區領導人罔顧民意、逆流而動,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充分揭露了其「台獨工作者」的本性。 陳斌華指出,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 我們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意志堅如磐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堅不可摧,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行動堅決有力。 對於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我們絕不容忍、決不姑息。 馬辦:兩岸將陷前所未有的危險境地. 陳斌華表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不管島內局勢如何變化,不管誰當權,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6. 4 天前 · 立法院週二(5/21)繼續處理國民黨、民眾黨主導的國會改革五法相關修法,力求能夠三讀通過法案,二讀表決通過共21條條文,40多個民間團體一早就在立院外抗議,要求重新審查修法,晚間更是湧入近3萬名民眾,要求立院停止審理。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晚間也到場聲援演說,他說,國會擴權法案是試圖變成立法獨大,可能會壓迫台灣人民,「我們不能再退讓,否則台灣將會變成香港。 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基進等數十個團體,週二一早就到立法院外抗議藍白版國會擴權法案,現場架設大螢幕同步收看場內直播,還有不少民眾自製手版,將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過去反對黑箱的發言印出,呼喊「協尋黃國昌! 雖然氣溫相當悶熱又持續下雨,不過聲援的人潮仍持續增加中,甚至從青島東路「溢出」到中山南路上,主辦單位下午喊出人數已超過8千人.

  7. 2 天前 · 21 日演講,李遠哲院士首先以一段成大校園往事記憶幽默開場,隨後話鋒一轉,嚴肅指出,「全球暖化已經來臨,距離2030年,人類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他提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希望地表溫度上升不能超過1.5度C,但實際上當前的做法有可能會上升3度C;而地表溫度若上升3度C,人類將不可能在這樣的極端環境活下去。 因此,2030碳排一定要減半,希望與大家共同勉勵,一起翻轉當前2050淨零碳排錯誤方向,帶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李遠哲院士進一步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成為人類社會重要能源,溫室氣體造成地球表面溫度一直增加,極端氣候帶來森林大火、土石流、洪水等災害時有所聞,「全球暖化已經來臨,人類應立即『覺醒』,承認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已遠遠超過地球負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