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廣川 人 [a] ,是 西漢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景帝 年間任為 博士 、 武帝 年間任 江都國相 等職位。 提出了 三綱五常 、 天人感應 等學說, 春秋決獄 等制度;並向漢武帝進言 尊崇儒術 ,為 儒家思想 在 大一統帝國 時期紮根立足打下了基礎。 生平 [ 編輯] 位於河北省 棗強縣 的 董仲舒石像. 早年用功讀書,「三年不窺園」 [3] [4] ,以研讀《公羊春秋》出名 [5] [6] ,與 胡母生 齊名,景帝時曾任公羊 博士 ,武帝時任 江都王 劉非 相和 膠西王 劉端 相。 漢武帝 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策建議「諸不在 六藝 之科、 孔子 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2.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广川 人 [a] ,是 西汉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于 景帝 年间任为 博士 、 武帝 年间任 江都国相 等职位。 提出了 三纲五常 、 天人感应 等学说, 春秋决狱 等制度;并向汉武帝进言 尊崇儒术 ,为 儒家思想 在 大一统帝国 时期扎根立足打下了基础。 生平. 位于河北省 枣强县 的 董仲舒石像. 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 [3] [4] ,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 [5] [6] ,与 胡母生 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 博士 ,武帝时任 江都王 劉非 相和 胶西王 劉端 相。 汉武帝 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 六艺 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 景县 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学者。. 著有《 春秋繁露 》《春秋决事比》(又称《春秋决狱》) [11]《 士不遇赋 》 [13]等。. [8] 汉景帝 时为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元光 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 ...

  4.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著录《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作品,这个说法暂时

  5. 董仲舒遭逢西漢承接秦朝焚滅學術之後,《六經》分崩離析,於是他下帷發憤鑽研,潛心經學大業,使後來的學者對儒家學說有了系統一致的認識,成為群儒的首領。. 可是考察他的師友淵源,看他們彼此間的影響,董仲舒還趕不上子游、子夏,卻說管仲、晏嬰 ...

  6. 董仲舒傳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董仲舒傳的討論及參考資料。 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漢書 : 傳 : 董仲舒傳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7.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人物生平.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族,汉广川郡 (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8. www.zhonghuadiancang.com › renwu › dongzhongshu董仲舒 - 中华典藏

    仲舒 (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 河北广川 (今河北景县)人。. 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读书专攻《 春秋 公羊传 》,为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 孔子 ”之称。. 汉武帝时,大举 ...

  9. www.wikiwand.com › zh-cn › 董仲舒董仲舒 - Wikiwand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是西汉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于景帝年间任为博士、武帝年间任江都国相等职位。 提出了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学说,春秋决狱等制度;并向汉武帝进言尊崇儒术,为儒家思想在大一统帝国时期扎根立足打下了 ...

  10. 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 ”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URN: ctp:han-shu/dong-zhong-shu-zhuan. 董仲舒传 - full text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