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化學系特聘教授陳軍互研究團隊掌握關鍵技術,發表全球首例的「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更有望鏈結大規模生產。 研究團隊指出,為追求2050年淨零排放,發展乾淨且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刻不容緩。 其中,利用綠色電力如太陽能、風力等電解水所產生的氫氣(又稱為綠氫),減少排放與儲能的利器。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工業活動亟需氫氣作為原料,例如作為製作氨、雙氧水及甲醇的原料、火箭燃料及提煉金屬時的還原劑等。 相較其他再生能源電力,氫氣能更有效保存綠能,因此電解水產生氫氣視為最有機會能以綠色能源大規模量產氫氣的新契機。

  2. 6 天前 · 碳是時代趨勢,如果您喜歡旅行,其實也可以透過「永續旅遊,為環境盡一分心力。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旅遊地,融入永續精神,成為國際認證的 ...

  3. 1 天前 · 劉鏡清表示,他不排斥核電,但核電主要法令問題,目前法令沒辦法延役,台電提出報告粗估得花1.5年時間,送核安會後可能還需1.5年時間,接 ...

  4. 4 天前 · 2024/05/27 17:20. 彭啟明:碳費上路無時間表 盼制度盡速實施.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7日電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表示對於碳費何時能上路沒有規劃時間表但他仍期望審議會趕快開趕快有結論希望制度能盡速實施啟明22日赴立法院備詢,多名立委追問碳費進度。 他強調,希望碳費可以盡快上路,「就算是0元也要上路」。 彭啟明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的態度是希望制度能盡速實施。 記者再三追問能否以主管機關的立場訂定期程,他則坦言「沒有時間表」。 彭啟明指出,若是從企業經營的角度,最好是「我來定義、我來承擔結果」,但目前制度不是這樣;碳費審議的制度已經在運行,尊重碳費審議會的決定,費率有多少、如何執行,仍要視執行的難度而定。

  5. 4 天前 · 中央社. (中央社倫敦26日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各國2023年向企業與單位徵收的稅/費達1040億美元(約新台幣3.34兆)新高,然而稅費收益仍遠低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程度。 路透社報導,不少國家現正利用定價機制向排放源徵收相關稅費,或借住「總量與交易」(cap and trade)機制控管,以利達成自身所訂氣候目標。 世界銀行(WB)21日發布「2024年定價現況和趨勢」(State and Trend of Carbon Pricing 2024)報告,指出「要同時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與促進更多低排放,定價政策組合所需的關鍵」。 目前運作中的全球定價機制有75項,較一年前又增加2個,75項定價機制可覆蓋約24%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6. 3 天前 ·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8日電)為提升能源使用及用電安全保護,慈濟基金會今天宣布與強大軟體科技公司合作,除了在慈濟3個場域導入能源管理 ...

  7. 4 天前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7日電)環境部曾表示朝2030年全面禁用4種一次性塑膠邁進,然而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坦言,目前沒有規劃相關期程,政策方向會貼近年底全球塑膠公約規範。 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時期,曾宣示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4種一次性塑膠,包含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及免洗餐具。 時任署長李應元認為,台灣可能全球第一個以全國範圍對一次性塑膠吸管展開管制的國家。 然而去年環保署卻又提到「禁限用不再唯一方向」,引發外界揣測。 在升格為環境部後,前任環境部長薛富盛曾於立院備詢時表示,2030年禁用方向不變,「對的政策會有延續性」。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聯合國預計今年11月在韓國召開會議研訂「全球塑膠公約」,依照目前趨勢而言,減塑要求應該不變的,台灣會密切注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