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26日 · 當家中孩子抱怨膝蓋痛」就是傳說中的生長痛嗎? 三軍總醫院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林建銘在臉書專頁「建銘叔叔的成長教室」發文解釋,生長痛又叫做「兒童良性夜間疼痛」,大概有10-20%的兒童會遇到,年齡的高峰大約是4-12歲,是兒童時期反覆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的原因,生長痛有以下5大特徵: 一陣一陣的疼痛。

  2. 2020年9月4日 · 青少年小吳向家長反應自己右邊的膝蓋突然非常痛,阿公阿嬤說帶去推拿按摩就好,爸爸媽媽卻堅持要做檢查。 吳同學在門診表示自己沒有受過傷,就是無緣無故疼痛,成大醫院提醒家長別把孩子下肢疼痛視為「生長痛」,因為這很可能是惡性骨腫瘤,忽視治療將引起截肢風險。 骨頭也會長腫瘤.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腫瘤細胞的危害,但卻沒想到骨頭其實也會長腫瘤。 大多數骨腫瘤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身上,因為這段時間骨頭的生長速度最快,因此也容易造成變異、產生腫瘤。 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翁閎楷指出。 骨腫瘤也有良性、惡性之分,面對攻擊性不強的良性腫瘤只需做好長期觀察即可,而惡性骨腫瘤的處理方式則相對複雜。 惡性骨腫瘤治療. 翁閎楷表示,惡性骨腫瘤手術前需接受化學治療,手術以肢體保留重建手術為當今治療的首選方法。

  3. 2019年11月11日 · 膝蓋痛 可以用幾個方法先簡易判斷. 位置—前側、外側、內側、深部、後側. 觸摸—摸得到的、摸不到的. 年齡—年輕人、稍長的. 深層的、奇怪的—粉奇怪,明明就會痛,但摸不到找不到. 膝蓋痛的原因【位置區分】 上面一點的前側痛大概是 股四頭肌肌腱炎 。 在中間部位,髕骨周圍的,可能是 跑者膝 、膝積水。 下面一點的可能是 跳躍膝 。 跑者膝(Runner’s knee, PFPS) ,不一定要跑步才會得跑者膝! 跑者膝是 髕骨疼痛症候群 的簡稱。 簡單講就是髕骨周邊一圈痛,上下左右都有可能,還可能會換地方。 膝關節積水(Knee effusion) ,會覺得膝蓋脹脹的,想蹲但是蹲不下去。 膝關節積水常伴隨膝蓋內韌帶、軟骨受傷的後遺症。 處理也很簡單,水多則抽+打針,水少則復健休息。

  4. 當媽媽帶著小孩進來,主訴是腳痛或關節痛時,首先要確認的是哪裡在痛。不過有時孩子的表達能力不佳或是理解能力有限,無法明確的表達。這時,只能由一些症狀來觀察,例如跛行、不願走路、局部紅腫、壓痛等來判斷。關節痛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外傷如 ...

  5. 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患者對於症狀的形容都只會說是「膝蓋痛」,但其實膝蓋痛可能是由膝關節、韌帶、膝蓋骨受傷引起的,因此膝蓋痛的位置與原因就非常重要,一起來瞭解膝蓋痛會引起哪些症狀以及發生症狀後該如何緩解膝蓋痛或更進一步的

  6. 2020年4月8日 · 造成兒童關節痛的可能原因. 創傷: 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脫臼。 感染: 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蜂窩性組織炎。 血液疾病: 淋巴管瘤、血管瘤、血友病的出血性關節炎。 先天骨關節結構異常: 先天性關節脫臼或移位。 惡性疾病: 骨軟骨瘤、骨原性肉瘤、白血病、神經細胞瘤。 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 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 骨頭缺血性壞死.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不可輕忽. 16歲以下的兒童,若有一個或多個關節持續發炎6週以上,並且與上述會導致關節痛的原因都沒關係,就有可能是罹患了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其致病原因往往是先天遺傳加上後天環境的影響,例如接觸化學物質、藥物及感染等。

  7. 雖然大部分幼兒下肢疼痛均可歸屬於生長痛,不過,如果有下列情況發生時,一定要很小心:(一)疼痛的部位固定;(二)只限一腿疼痛;(三)每天都痛,白天也痛;(四)外觀上有變化,如皮膚顏色改變、腫脹變形、局部壓痛或表皮溫度升高甚至發燙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