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立法院昨日從白天到深夜續審國會職權修法院外有逾萬人集結同時傳出有黑道出沒要對付立委因此警方特別嚴加防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今25日指出國會改革即將迎來最後一哩路台灣終於迎來第3次審理國會改革五法的院會他感謝立法院長韓國瑜再三提醒有情資要小心也親切叮嚀要保護好國民黨52位立委的人身安全讓藍委更加堅定團結一致。 傅崐萁指出,目前改革五法進度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國民黨團有信心在下一次院會順利通過。 他期盼民進黨不要再惡意杯葛,讓一切回歸正常的議事攻防,實現全民所期待的國會改革,讓貪汙腐敗、行政黑箱無所遁形。 接著,傅崐萁譴責,民進黨在17日院會,以環抱、推擠、出拳、踩踏、嘶吼、謾罵等手段杯葛議事,更在議場後方以最惡意的方式阻撓韓國瑜進入議場,造成韓腰部受傷。

  2. 5 天前 · 針對國會改革法案審查期間發生的藍綠立委紛爭,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今(25)日質疑,立法委員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國會調查權法制化」明明就是民進黨多年以來一貫的主張,為何只要輪到他們執政,就不想立法推動? 是怕被查弊案? 怕貪腐真相大白? 民進黨團召柯建銘30年前的理想還在嗎? 她呼籲,民進黨團若不滿,就去提釋憲。 翁曉玲說明,目前在立院審議的國會改革法案,裡面有非常多條文內容是參考 2016年前兩屆民進黨立委的提案版本,而民進黨此次所提的再修正動議法案,仍有不少條文是與國民黨、民眾黨法案版相似,甚至訂比國、眾法案版更為嚴格。 她認為,已無法和黨格分裂的DDP委員溝通對話,綠營根本無心討論法案內容,看看院會台上的發言,就知道對方根本不了解法案內容, 完全沒有針對各項條文進行討論。

  3. 4 天前 · 立法院上周起審查國會改革法案後,朝野不斷爆發激烈肢體衝突,場外也聚集過萬民眾集結抗議,引發輿論關注,預計本周二(28日)繼續審議。 有關法案最具爭議的是藐視國會罪,立法過程遭綠營質疑違反程序正義。 對此,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昨(25)日晚間表示,民進黨把國會改革法案,視如洪水猛獸,不但痛罵毀憲亂政甚至揚言釋憲,根本自我認同錯亂,連綠營大老林濁水也看不下去,發文質疑民進黨「過去幾十年的主張原來都是狗屁倒灶? 王鴻薇昨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賴清德在參選總統時,將中華民國《憲法》成「災難」引起軒然大波,就職演說時,更把《憲法》規定的國號棄之不顧。 她質問民進黨,「毀憲亂政的賴清德,你們怎麼就視而不見? 如果民進黨為了害怕被監督,為了自己的利益,連政黨核心價值都可以拋棄,那還可以期待他們有什麼底線嗎?

  4. 5 天前 · 針對立院審查國會改革五法過程藍綠發生衝突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今25日指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靈活使用各項議事規則所賦予的議事攻防策略有效阻卻也破壞國民黨倉促讓國會擴權法案闖關的政治意圖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提到奉勸民進黨團不要再想用任何暴力或議事杯葛當家不鬧事是任何民主國家都應要有的基本政治ABC。 吳思瑤表示,下週二繼續審議國會擴權法案,民進黨沒有時間表,依舊會以文攻取代武鬥;民進黨譴責暴力,更不會使用暴力,會把握每一個法案表決前,能夠發言闡述的珍貴機會,對人民訴求,凸顯國民黨、民眾黨版國會擴權法案內容的荒謬違憲之處。 她說:「所以民進黨團不是拖延,不是杯葛,是依循議事規則,我們要踐行程序正義。 「下周二我們會持續做好長程抗戰的準備。

  5. 5 天前 · 針對國會改革法案審議民進黨立法委員蔡易餘今25日表示,「國會擴權法被藍白沒收討論存在太多荒唐太多兩光爭議這麼多竟還不好好逐條實質討論? 他嗆問:「白藍黨你們到底在急什麼? 蔡易餘表示,第25條「反質詢」定義不明,國民黨立委吳宗憲竟稱三讀後,才要跟人民解釋,後又改口說未來用判例說明。 他批評,有判例,要先有一堆地獄倒霉鬼遭殃,建議國民黨、民眾黨乾脆先去試關一年徒刑,試關期間勞動費用打8折。 他提到,第47條「政府機關」定義也不明,是指中央政府,還是也包含地方政府? 如果包含地方政府,那直接違反地方自治的精神,未來是不是地方議會、代表會都可以如法炮製?

  6. 4 天前 · 賴瑞隆也指出特別是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日前至北京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見面後回來馬上急著要通過法案是要給台灣難看嗎? 特別是在近日中國對台軍演這個時間點,國民黨、民眾黨推動具高度爭議性的法案,這樣適合嗎? 「所以人民也看不下去,10萬個人站出來就是反對國會擴權」。 「朱立倫主席及國民黨應該先檢討自己,不要急著檢討別人」賴瑞隆表示,擴權法案會影響到人民的權益,可能因為立法院多數的決議,而對民眾連續罰款、對人民產生壓力,「這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所以人民當然會憤怒啊! 賴瑞隆呼籲國民黨及民眾黨應懸崖勒馬,勿刻意與民意相左、勿刻意製造賴清德總統的執政困難,也不要透過國會擴權的方式去控制國會,想要用國會監督的力量,來監督人民施壓企業,這也是國際媒體關注的原因。

  7. 4 天前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黃郁創表示,疫情後旅宿業和餐飲業開始復甦,不少民眾外食邀約不斷,大吃大喝,各式腹痛腸胃疾病問題不斷在醫院門急診出現,膽結石甚至膽囊炎就是其中一個大宗。 黃郁創指出,造成膽結石的成因有很多,與種族、性別(女性較高)、懷孕、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病患者、腸道手術後及缺乏運動有關,但最主要成因是飲食習慣。 黃郁創解釋,膽囊位於右上腹,肝臟下方,肝臟製造膽汁經由膽管至腸道幫助脂肪消化,而膽囊位在膽管旁可儲存膽汁,就如同位在長江旁的洞庭湖一樣,可調節長江水量(雨季吸水儲存,旱季則出水),如果喜好常食用高脂肪類食物,膽囊就必須不斷儲存、收縮,這會造成膽汁被濃縮而過飽和,就會形成膽砂、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