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4招口腔運動防失智. 日期:2024 年 5 月 27 日 作者: 巫俊郡. 有時趕時間,進食嚼個兩三口就匆匆嚥下,但其實咀嚼好處多多。 咀嚼能力不良會導致認知功能降低,使得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增加。 咀嚼有助提升腦部血液循環、為腦部帶來良好刺激,並有助維持正常認知功能,因此多咀嚼、維持良好口腔健康是防失智重要的一環。 4招口腔運動防失智. 均衡飲食攝取. 若總讓長輩吃軟質、流質食物,可能會加劇退化速度。 應適度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透過咀嚼訓練口腔肌肉以減緩退化。 餐後口腔清潔. 餐後食物殘渣留在口腔,溫暖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導致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 刷牙除了清潔口腔之外,還可以替口腔帶來刺激,幫助改善認知功能。 嚼無糖口香糖.

  2. 4 天前 · 中醫師陳玫汝表示,腸病毒以幼兒感染 71 型會產生較大的危險性,主要症狀為 發燒 、嘔吐、腹瀉、喉嚨痛、 頭痛 、手足起疹子、咽喉紅腫起水泡(疱疹性咽峽炎)等,嚴重時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及神經系統的病變。 腸病毒的治療,症狀輕微者多以支持性療法,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多加以觀察;症狀明顯者,則針對症狀給予對症治療。 而中醫治療腸病毒的方法也有很多,包括:中藥和針灸雙管齊下。 中藥治腸病毒,清熱散結、調理腸胃. 陳玫汝指出,急性發作期常用中藥,包括黃連、黃芩、黃柏、茯苓、陳皮、連翹、白勺等;使用方劑如葛根芩連湯、半夏瀉心湯、藿香正氣散、小柴胡湯等。 能清熱散結、調理腸胃等,對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醫師還可以對中藥方劑進行個別化調配,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3. 4 天前 · 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表示,膽結石是胃腸肝膽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很多人做檢查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膽結石,在台灣每年有20萬人膽結石住院治療。 那些人容易出現膽結石? 錢政弘強調,除了年紀大和女性這兩個危險因子之外,大多數的造成膽結石的原因與生活習慣及錯誤的飲食所致。 尤其喜歡吃高油脂、炸物等食物或是缺乏運動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膽結石。 高油脂飲食. 膽結石分為色素結石及膽固醇結石,20%的結石為色素結石,與先天血液代謝異常有關,例如先天性地中海貧血的人,膽囊容易出現結石。 近80%的膽結石是膽固醇結石,主要的成分是「 膽固醇 」,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油和脂肪,會造成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形成結石。 缺乏運動、活動量少.

  4. 4 天前 · 重鬱發作的治療以症狀完全緩解為目標,2003 年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雜誌 研究顯示,若症狀改善僅有部分緩解,則可能慢性化,未來重鬱復發的機率將提高為完全緩解者的 3 倍。 若經過積極的抗憂鬱劑藥物治療約有 2 / 3 的病人可達到完全緩解;不足的部分,還有心理治療、電痙攣治療、重覆式經顱磁刺激(rTMS)等其他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幫助部分緩解的病人達成完全緩解,順利康復,重拾生活的光明和希望。 文 / 賴以玲 圖 / 楊紹楚.

  5. 4 天前 · 張釗監說明,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簡稱PAOD)是指供應雙腳的動脈血管產生狹窄進而阻塞,血液無法充分供應兩腳,導致肢體缺氧、發紺,嚴重時可能壞死,需要截肢。 因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有截肢風險,張釗監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走不遠,出現腳麻、痠痛等症狀,休息一下又可以繼續行走,可能要懷疑是下肢動脈阻塞,建議儘速到醫院找心血管科醫師,透過周邊動脈超音波、下肢分段壓力檢查及血管攝影等檢查,確認病灶的嚴重度及範圍。 打通血管用「這」方法療效佳. 一旦被診斷為腳中風,臨床醫師會依據病人的狀況,選擇最適宜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血管腔內手術(俗稱通血管)及外科繞道手術。

  6. 4 天前 · 1. 過度疲勞. 處理方式: 兒科心理學家卡特里娜 · 利岑伯格說明,如果寶寶整夜突然醒來尖叫,這很可能是過度疲勞的跡象. 若寶寶是因為正在調整睡眠周期,所以會半夜醒來大哭。 媽媽可以試著阻止寶寶在午睡時間醒來,讓他們在晚上睡覺時有更穩定的睡眠品質。 2.不知道如何醒來後再度入睡. 有時候寶寶還沒有找到醒來後能夠再次入睡的技能,因此就只能大哭呼喚爸媽來幫忙。 處理方式: 媽媽們可以給予安撫奶嘴, 或輕輕搖晃寶貝幫助入睡。 3.肚子餓、舒適問題或尿布濕了. 處理方式: 這時可以餵食母乳或配方奶、換尿布,或調整睡眠環境. 惡夢和夜驚一樣嗎? 惡夢和夜驚不是一回事。 惡夢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睡眠(快速動眼期睡眠)期間,這是較淺的睡眠階段,會讓孩子驚醒、感到害怕或困惑。

  7. 3 天前 · 新冠肺炎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衝擊,許多康復者常飽受咳嗽後遺症困擾。 為此中醫師全國聯合會成立精準醫療建構小組,特別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經臨床實證後發表研究結果,證實患者用藥後咳嗽頻率、痰量都改善,為咳嗽提供另一種治療。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精準醫療建構小組主任委員林展弘中醫師表示,該研究自 2023 年 4 月 1 日擬方確定,截至 2023 年 10 月 6 日,共有 19 位醫師參與研究,共治療 428 人次,收錄 231 位病患。 收治病患為新冠肺炎確診者,治療時間從陽轉陰後算 1 個月內,適用於有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以及身體明顯出現倦怠感者。 排除病毒感染引發咳嗽的急性期、 胃食道逆流 、藥物等引起 咳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