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略降,但仍處於流行期,請家長等幼兒照顧者應保持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持續加強手部衛生、做好環境消毒與通風、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防交叉感染,並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幼兒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 文 / 黃慧玫.

  2. 5 天前 · 中醫師陳玫汝表示,腸病毒以幼兒感染 71 型會產生較大的危險性,主要症狀為 發燒 、嘔吐、腹瀉、喉嚨痛、 頭痛 、手足起疹子、咽喉紅腫起水泡(疱疹性咽峽炎)等,嚴重時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及神經系統的病變。 腸病毒的治療,症狀輕微者多以支持性療法,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多加以觀察;症狀明顯者,則針對症狀給予對症治療。 而中醫治療腸病毒的方法也有很多,包括:中藥和針灸雙管齊下。 中藥治腸病毒,清熱散結、調理腸胃. 陳玫汝指出,急性發作期常用中藥,包括黃連、黃芩、黃柏、茯苓、陳皮、連翹、白勺等;使用方劑如葛根芩連湯、半夏瀉心湯、藿香正氣散、小柴胡湯等。 能清熱散結、調理腸胃等,對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醫師還可以對中藥方劑進行個別化調配,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3. 3 天前 ·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蘇冠文表示絕大多數的食物過敏與體內分泌 IgE 有關,主要機轉是在吃下特定食物後,身體產生特定 IgE 抗體便附著於肥大細胞表面,當第二次接觸到時,肥大細胞釋放過敏相關激素,產生立即且全身性的反應。 常見食物過敏症狀. 因此,食物過敏的症狀通常發生在進食 1 小時內,發生的部位包含皮膚、腸胃道、呼吸道以及心血管方面。 以皮膚症狀表現為最常見,呼吸道症狀為第二常見,心血管的症狀相對少見但也最為嚴重,可能有致命風險。 皮膚症狀 :急性 蕁麻疹 、 濕疹 ,或是血管性 水腫 。 呼吸道症狀 :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 氣喘 ,嚴重可能出現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等。 腸胃道症狀 :腹瀉、嘔吐、肚子痛、口腔搔癢感、口腔黏膜水腫等。

  4. 3 天前 · 雖然大多數臍帶疝氣個案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消失但若父母發現疝氣囊無法自動縮回或周邊皮膚敏感紅腫應立即帶寶寶看醫生作詳細檢查。 寶寶肚臍護理小提醒. 衛生署提供以下指引,護理寶寶的肚臍: 1. 寶寶的臍帶一般會在出生後 5 至 10 天乾脫,部分寶寶的臍帶可能需要 3 星期或更長時間才會脫落。 2. 要時刻保持臍帶清潔及乾爽,替寶寶沖涼或換片時,如發覺臍帶底部有分泌物積聚,便須清潔臍帶底部。 3. 清潔臍帶時,用沾濕了涼開水的棉花棒清潔臍帶底部。 每抹一次,便要更換一枝新的棉花棒,直至臍帶的底部完全清潔為止,最後再清潔臍帶部分。 4. 不宜把尿片包裹得太緊,而且應將尿片邊緣放置於臍帶下,避免寶寶活動時,臍帶因被尿片磨擦而損傷。 5. 不要用任何敷料包紮肚臍或塗任何藥物。 6.

  5. 3 天前 ·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過重和肥胖的原因之一。 根據國民健康署 106-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3 , 7 至 12 歲、13 至 15 歲及 16 至 18 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 26.7%、30.6% 及 28.9%3,平均約每 3 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一位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 國民健康署參考 WHO 提出「終結兒童肥胖」報告,從媽媽懷孕開始提供產前檢查和衛教手冊等服務,並結合幼兒園、學校等跨單位資源推動飲食營養及身體活動,同時依照實證經驗,訂定「全民身體活動指引」、「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讓專業人員也能參與協助推廣健康體位,建構友善環境。 兒童及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資產,可參考 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

  6. 5 天前 · 1. 過度疲勞. 處理方式: 兒科心理學家卡特里娜 · 利岑伯格說明,如果寶寶整夜突然醒來尖叫,這很可能是過度疲勞的跡象. 若寶寶是因為正在調整睡眠周期,所以會半夜醒來大哭。 媽媽可以試著阻止寶寶在午睡時間醒來,讓他們在晚上睡覺時有更穩定的睡眠品質。 2.不知道如何醒來後再度入睡. 有時候寶寶還沒有找到醒來後能夠再次入睡的技能,因此就只能大哭呼喚爸媽來幫忙。 處理方式: 媽媽們可以給予安撫奶嘴, 或輕輕搖晃寶貝幫助入睡。 3.肚子餓、舒適問題或尿布濕了. 處理方式: 這時可以餵食母乳或配方奶、換尿布,或調整睡眠環境. 惡夢和夜驚一樣嗎? 惡夢和夜驚不是一回事。 惡夢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睡眠(快速動眼期睡眠)期間,這是較淺的睡眠階段,會讓孩子驚醒、感到害怕或困惑。

  7. 4 天前 · 醫用「這術式」重建子宮恢復生機. 子宮腔如果有子宮內膜瘜肉、粘膜下 子宮肌瘤 、子宮腔沾黏、子宮內膜增生等病灶,會影響月經甚至造成胚胎不易著床而發生流產和不孕。. 醫師表示,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這些子宮腔內的病灶都可經由子宮鏡手術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