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中央氣象署說明,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春末夏初」,在秋末冬初「最強」,於隔年春季減弱。 聖嬰現象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約為半年至2年的時長。 反聖嬰現象則大多會連續發生,半數以上會持續2至3年。 氣象署表示,聖嬰和反聖嬰的發生頻率可能不完全規律,但聖嬰通常2至5年發生一次,反聖嬰則平均2至7年發生一次。 約有50%的聖嬰現象結束後,隔年便會出現反聖嬰現象。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 天前 · 反聖嬰現象要來了,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聖嬰現象的訊號已近尾聲,下半年反聖嬰現象將再接手,而反聖嬰現象發生時,台灣夏天和隔年的春雨的 ...

  3. 2 天前 · 反聖嬰成形,幾乎篤定!臺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表示,今年下半年「反聖嬰現象」有相當高的機率會發生,對台灣的影響主要是「夏天及隔 ...

  4. 2 天前 · 反聖嬰平均2~7年發生一次 中央氣象署則說明,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春末夏初」,在秋末冬初「最強」,於隔年春季減弱。聖嬰現象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約為半年至2年的時長;反聖嬰現象則大多會連續發生,半數以上會持續2至3年之久。

  5. 2 天前 · 民視新聞/連忻 綜合報導北大西洋6月到11月底都是颶風季,但隨著聖嬰現象結束、反聖嬰現象再來襲與海洋暖化,世界氣象組織日前公布數據警告,今年(2024年)的颶風活動恐比往年還要活躍,期間可能形成17~25個具名風暴,當中約有8~13個風暴,可能達颶風等級。

  6. 2 天前 · 針對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林得恩分析,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臺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 另一方面,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 ...

  7. 5 天前 · 氣象專家賈新興15日曾在連署上發表文章題名為為什麼雨下不來」,反聖嬰現象更為具體化指出今年1月1日至4月12日東亞附近的低空氣流菲律賓至南海及台灣均在異常氣旋式環流的影響下所以不僅台灣正在面對百年一旱的問題而是反聖嬰現象成就了東亞區域氣候問題。 #為什麼雨下不來 原來都是它 今年1/1-4/12東亞附近低空氣流圖 看到它 菲律賓至南海及臺灣 都在異常的氣旋式環流的影響下 整個明顯的降雨區 (圖中的冷色系) 也都在這裡 臺灣/中國的福建和廣東一帶 都是異常偏少雨的區域 這樣的型態反應了它的餘威 除此之外 研究顯示 當PDO (太平洋年代際震盪)和它強強聯手時 臺灣的春雨相對就是非常容易偏少 它 是 反聖嬰現象 春雨的偏少不僅只是臺灣的問題 也是東亞區域氣候的問題.

  8. 4 天前 · 中央氣象局綜合19891999年的反聖嬰案例指出在反聖嬰後1年台灣在2至4月的降雨量會略偏少在5至6月的梅雨鋒面會偏北。 (截取自中央氣象局再分析2021年台灣的降雨量中央氣象局表示在大尺度雨量分析方面北印度洋南海及菲律賓海在4至6月偏濕但偏濕的範圍逐月減少台灣附近則無明顯的降雨訊號另外根據台灣測站1979至2020年的雨量分析顯示5月及6月台灣東南部雨量較多。 但中央氣象局也強調,反聖嬰個案間都有不同影響,不確定性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