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生平. 爭議.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代按其他立委表決器. 阻撓性騷擾受害者報案. 軼聞. 選舉紀錄.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吳思瑤 (1974年5月28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民主進步黨 籍,屬於 新潮流系 [1] ,現任 臺北市第一選舉區 立法委員、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 幹事長 [2] ,曾任 臺北市議會 議員 [3] ,並曾擔任臺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 生平. 吳思瑤生於 臺北縣 , 臺大 政治系碩士(在職專班) [4] [5] ,目前於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就讀 [6] 。 小時候陪父親到書店偷買黨外雜誌《 美麗島 》 [7] ,國中閱讀了鄭南榕紀念專輯,就此成為她踏上政治路途的啟蒙。

  2. 2 天前 · 趣事. 選舉紀錄.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吳思瑤. 3 種語言. 工具. 吳思瑤 (1974年5月28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民主進步黨 籍,屬於 新潮流系 [1] ,現任 臺北市第一選舉區 立法委員、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 幹事長 [2] ,曾任 臺北市議會 議員 [3] ,並曾擔任臺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 生平 [ 編輯] 吳思瑤生於 臺北縣 , 臺大 政治系碩士(在職專班) [4] [5] ,目前於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就讀 [6] 。 小時候陪父親到書店偷買黨外雜誌《 美麗島 》 [7] ,國中閱讀了鄭南榕紀念專輯,就此成為她踏上政治路途的啟蒙。 野百合學運時期,爸爸總會載她到 中正紀念堂 一起送便當、水果給靜坐學生。 [8]

  3. 2 天前 · 李嘉進 (1957年3月6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 日本學 學者 ,生於 臺南市 麻豆區 , 新北市 鶯歌區 人,現任 國立臺北大學 通識 兼任 教授 、 日本 筑波大學 高級研究員,曾任 立法委員 、 國安會 諮委、 外交部 亞協 會長、 經濟部 文官 、 大漢溪 生態 ...

  4. 5 天前 · 林淑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淑芬 (1973年1月17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民主進步黨 籍 [1] ,現任 新北市第二選舉區 立法委員。 經歷. 林淑芬於1998年25歲當選並連任兩屆 臺北縣 議員;2005年參選立法委員並連任至今,曾兩度取得全 新北市 最高票 [2] 。 2007年,參選 新北市第二選舉區 立法委員,對手包括由 國親聯盟 協調 中國國民黨 提名的時任 親民黨 立委 柯淑敏 、曾參選台北縣長的時任 臺灣團結聯盟 副秘書長及不分區立委 林志嘉 及脫離 國民黨 以無黨籍參選的 蘆洲湧蓮寺 「嗆扁廟祝」 楊蓮福 ,形成三位現任立委力爭一席的激烈競爭情形,最終在泛藍分裂下漁翁得利。 2012年,擊敗空降的前籃球國手 錢薇娟 ,以五成八的票數當選連任。

  5. 2 天前 · 臺灣正體. 傅崐萁 (1962年5月8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中國國民黨 籍,現任 立法委員 [1] 、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總召集人、 中國國民黨 中央黨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曾任 花蓮縣縣長 、臺灣海峽兩岸政經交流協會理事長,妻子為現任花蓮縣長 徐榛蔚 。 因其家族在 花蓮縣 長期執政,被稱為「花蓮王」 [2] 。 2018年9月12日,傅崐萁涉及「合機股票案」判處 有期徒刑 8個月定讞 [3] , 內政部 宣佈依法自即日起解除其縣長職務,隔日送達解職令 [4] ,由 花蓮縣政府 秘書長顏新章暫代職務,其後 行政院 指派 法務部 政務次長 蔡碧仲 代理縣長直至12月25日任期屆滿。

  6. 2 天前 · 郭正亮 (1961年6月24日 — ), 台灣 政治學者及政治人物, 臺南 麻豆 人,生於 高雄 小港 ,祖籍 福建 龍溪 。 大學和碩士畢業於 國立台灣大學 ,之後又取得 美國 耶魯大學 政治學 博士 學位,現為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副董事長和媒體評論人,曾參與撰寫《 臺灣前途決議文 》。 郭正亮曾任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 理事長、 行政院體委會 副主委,第5-6屆和第9屆 民主進步黨 籍 中華民國立法院 立法委員。 2023年5月19日,郭正亮自行宣布退出 民主進步黨 ,以無黨籍身份參與政治評論工作。 生平 [ 編輯] 早年 [ 編輯] 高中畢業後考進國立台灣大學機械系,大二後降轉心理學系就讀並取得學士學位。

  7. 3 天前 · 台湾海峡飞弹危机(英语: Third Taiwan Strait Crisis,又称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1996年台海危机),是指1996年发生于海峡两岸之间的一系列紧张事件。 海峡两岸关系自198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后以经济交流为重,本已日趋缓和。 1990年代初因东欧、苏联剧变的情势,以及六四事件造成中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