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tjnp.gov.tw › Encyclopedias_Content虱目魚養殖

    其它. 臺灣的養殖歷史約有300年之久早期以虱目魚養殖為主,根據各方文獻,虱目魚極有可能是在荷據時期自印尼引進,從當時貿易往來基地的大員 (安平)港傳入臺灣,使台江地區成為虱目魚的養殖重地。. 1980年代後,虱目魚的種於成工在魚塭裡自然繁殖 ...

  2. 2021年9月21日 · 臺灣產虱目魚最早可追溯至鄭成功時代,在清帝國的方誌書更虱目魚記錄為臺灣本地特色海產之一。 臺灣不僅養殖虱目魚的歷史悠久、且技術先進聞名國際,料理虱目魚的功夫更是一絕,可謂是最懂虱目魚的民族啊,接下來讓《食力》娓娓道來。 撰文=食力企劃. 虱目魚在臺灣人工養殖的歷史已超過300年,也是規模最大的養殖漁業。 漁業署表示,虱目魚年產量約6.5萬餘公噸,遠在明末清初鄭成功入臺前就有虱目魚的養殖。 其肉質細緻、營養價值高,無論是大家常聽到的牛奶魚、狀元魚、思慕魚、國姓魚、皇帝魚⋯⋯等都是虱目魚的別稱,是民眾最熟悉也道地的家魚與古早味。 虱目魚: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養殖漁業,認明「產銷履歷」產品安心有品質!

  3. 虱目魚從魚肚、魚背肉、魚皮到內臟,盡顯美味,不僅是臺灣庶民尋常料理,也登上國宴殿堂。. 臺灣養殖虱目魚的歷史,長達300多年,而早期養殖虱目魚必須倚靠野生魚苗,然而喜歡魚也愛研究的曾雷強利用養成的虱目魚種魚,成功繁殖出魚苗,創下全球先例 ...

  4. 2019年12月2日 · 傳說鄭成功早年登陸台南鹿耳門時,當地漁民熱情以虱目魚獻給鄭成功,鄭成功問了這是「什麼魚?. 」,由於口音的不同讓人們以為鄭成功賜名給魚兒「虱目魚」,名稱就流傳使用至今。. 每年的7月~9月,是虱目魚最肥美的季節. 虱目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 ...

  5. 2019年12月11日 · 跟台灣人習慣吃無刺 虱目魚 或是魚肚湯的習慣不同,南太人民抓到虱目魚,往往豪邁地用指甲刮掉魚鱗、牙齒咬破魚肚,掏出肚腸,直接大啖新鮮生魚。 但過去幾十年,卻因為過漁和棲地破壞,讓野生虱目魚數量急劇減少。 (延伸閱讀: 中國漁船與烏魚子悲歌 ) 前友邦吉里巴斯,從80年代就嘗試人工養殖虱目魚,但還是得仰賴天然魚苗,在氣候變遷影響,魚苗也愈來愈難抓的情況下,日本花費鉅資援助興建的飼養場幾乎無用武之地。 直到台灣與吉里巴斯在2003年建交,國合會進駐後,2005年開始設立工作站,嘗試將魚苗培育成種魚。 (國合會提供) 當中困難重重。 因為地處偏遠,相關設備與飼料都難以取得。 蕭一鵬回憶,一開始從台灣運送飼料,但路途遙遠,成本高又不切實際。

  6. 虱目魚的養殖歷史. 據續撰台灣府誌第十八卷物產蟲魚篇及台灣縣誌記載:「虱目魚者魚塭中所產,夏秋盛出,狀類鯔,鱗細小,鄭氏時代為貴品。. 」另連雅堂:「麻薩末番語也,產於鹿耳門畔,漁者掬其子以畜之塭,至秋則肥,長及尺,相傳延平入台,始有此 ...

  7. 虱目魚在台灣至少有 400 年的養殖歷史,俗稱麻風目、國姓魚、塞目魚或海草,主要養殖於雲林縣以南縣市,早期養殖方式以淺坪式為主,產量有限。 為因應市場需求,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前台南分所)於 1978 年開始研發深水式養殖,並推廣業界應用;加上 1980 年代後期因魚苗培育技術確立,使台灣虱目魚養殖產量大增。 虱目魚的營養價值高,不僅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更含有多項保健機能成分,而虱目魚養殖除了提供國人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更是發展漁村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 然而,虱目魚肉中細刺多,如果不是常吃虱目魚的老饕,一般人大多只敢享用「無刺虱目魚肚」。 因此,如何推廣虱目魚,讓虱目魚「魚躍龍門」,成為愛吃虱目魚的台南女兒-盧靖穎創業努力的志向。

  8. fishdb.sinica.edu.tw › chi › culture臺灣魚類資料庫

    據文獻記載推測,虱目魚養殖在荷蘭佔據臺灣時期從印尼引進的可能性最大,又以當時荷蘭人通商、漁船出入最重要的據點台南安平地區開發最早,只是當時養殖方法為最簡陋的粗放養殖,依天然地形修建成魚塭。

  9. 可能是來自日文的さば(saba),跟台語的發音相似,而日文さば(saba)指的是鯖魚(又稱青花魚),在台灣都是製成一夜乾(台灣魚販稱日本鹹魚)或者加工成番茄汁魚罐頭,鯖魚和虱目魚外觀極為相似,但是鯖魚體型略小約30公分以下,虱目魚最大可達170

  10. 虱目魚於荷蘭人據臺時期即有養殖紀錄,早期魚苗來源依賴近岸河口捕撈之天然苗,自 1978 年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並於 1983 年建立虱目魚自然產卵技術後,魚苗得以量產,可完全養殖,亦是主要養殖魚種之一,近 3 年平均產量約 5 萬 5 千餘噸、產值達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