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7日 · 1.相信員工潛能. 早期微軟的企業文化裡,成員間較勁意味濃厚,唯有「無所不知」(know-it-all)的人,才是傑出員工。 納德拉改變了這種氛圍,他相信每個人都能成長,鼓勵夥伴做個「無所不學」(learn-it-all)的人。 因此,他樂於延攬新人加入團隊,也重視旁人的意見。 這樣的管理思維源自史丹佛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維克(Carol Dweck),她提出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概念,主張人的能力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和投入培養。 納德拉借用這套理論,時常鼓勵員工,只要努力不懈,就會有進步。 2.展現高度同理心.

  2. 2021年5月19日 · 莫德納的技術也影響著該公司的組織架構與流程,事實上莫德納的數位長、同時也是該公司的流程卓越長達米安尼(Marcello Damiani),擔負的任務就是推動全公司的流程變革,他認為既然已經擁有新的數位及人工智慧技術,就沒有道理再去修修補補那些舊有

  3. 2016年6月13日 · 最近帶領一家企業的主管階層,一起進行公司未來的策略規劃,過程中討論到如何滿足顧客期待或解決顧客困擾時,卻聽見「沒有企業是這樣做的⋯⋯」「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怎麼可能有辦法⋯⋯」。. 這是許多企業內部會議上熟悉的意見,慢慢 ...

  4. 2023年5月21日 · 「為什麼他可以被升遷? 」如果你心裡曾冒出這個疑問,讀一讀 《彼得原理》 ,或許可以得到解答。 管理學大師勞倫斯‧彼得(Lawrence Peter)認為,升遷就是組織的常態,每位主管在升職之前,可能都是表現優秀的職員,卻逐漸被升遷到自己不適任的位置,變成大家眼中的「無能」的主管。 他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精準解釋各種職場內「不適任」的升遷,某些狀況之下,你還可能因為「太適任」而被組織淘汰。 想看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對《彼得原理》的見解? 點此文字進入新書快讀,為你導讀! 彼得原理是什麼:雞肋升遷,高層裡不適任的朽木! 「華特.布拉克能力很差,是個大號拖油瓶,所以主管把他踢到高層去,免得擋人財路。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我稱之為「雞肋升遷」的現象。 布拉克是從不適任的職位換到他適合的職位嗎?

  5. 2020年4月27日 · 1. 化繁為簡、直指核心. 約瑟夫.巴達拉科(Joseph L. Badaracco)是教授商業倫理學的專家。 他認為優秀的領導者在溝通複雜的問題時,有一眼就能深入事物核心的能力,並且使用最少的話、最短的句子,直搗問題核心。 2. 不得過且過. 羅莎貝.摩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是工商管理學的教授。 她認為 優秀的領導者,不會將工作看成只是「一份工作」 。 他們會努力觀察工作中,使用各種策略的細微差別、矛盾、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還有其他人反對的觀點。 延伸閱讀: 「領導者要懂得認錯…」一次罷工,給牧科技董事長的啟示.

  6. 2019年5月29日 · 知名演講者、 《向上管理的不成文規定》 一書作者、事業發展培訓公司 Professionalism Matters 創辦人達納・布朗利(Dana Brownlee)認為,雖然直接換一份新工作是比較輕鬆的,但難保下一份工作不會有更難搞的老闆在等著你。 職場在走,腦袋也要有。 與其一直逃避,不如正視 「向上管理」 這門藝術,如何適應不同老闆的管理風格,精準掌握他們的需求,並相互截長補短,絕對是必修職場課題。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以下是如何應對三大常見地雷老闆類型的建議: 類型1:夸夸其談的龍捲風老闆.

  7. 2019年1月9日 · 2017 年 7 月,布朗歷經一場極為嚴重的腦震盪,當時的她臥病在床好幾天,團隊為了她調整行程、取消演講與會議……。 她感到沮喪、生氣,「這些都是籌備很久、很重要的活動,真的沒有必要取消。 」布朗從小被灌輸「生病等同虛弱」的觀念,要夠強壯、堅強,才能度過難關。 然而,腦震盪卻讓她完全無能為力,因為一旦她愈急著康復、愈強迫自己動腦,大腦就更難康復,甚至會惡化。 這段期間,她無法看螢幕,也無法思考,但「羞愧」一直存在心中,她對自己無法控制身體與心智而感到羞愧。 她不再硬撐,而是承認自己辦不到,求助於夥伴,安心養病。 這樣的選擇,與她在 TED 演講中傳遞的概念極為相似: 「我輸給了脆弱,卻贏回了生活。 如今,這個影片在 TED 官網上,已經超過 3700 萬點閱率,更被翻譯成 52 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