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根據信誼基金會所做調查卻發現,孩子動不動就哭鬧,家長以為是情緒問題,但其實可能是語言表達不足所造成的。 信誼基金會曾透過網路對 1 萬個幼兒家庭進行「1 至 6 歲幼兒語言發展與親子對話調查」,從 3 歲、4 歲、5 歲,甚至到 6 歲,每一個年齡層都只有 50 %的家長表示,幼兒會用語言代替哭或發脾氣來表達。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掌握孩子的語言表達關鍵期,才能增進孩子表達力. 究竟該怎麼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語言能力就像是火車頭,帶著孩子認識事物、理解類別、理解自我和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只要語言能力越好,認知和人際關係、情緒調節等各面向的能力也會更好。

  2. 4 天前 · 台灣重症肌無力 30 年照護有成,期望開啟精準治療新時代. 日期:2024 年 5 月 31 日 作者: 黃慧玫. 每年 6 月是「世界肌無力症關懷月」,歐洲更自去年開始將 6 月 2 日定為「肌無力關懷日」,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於「重症肌無力」的重視。. 衛生福利部 ...

  3. 4 天前 · 急性胰臟炎是較為常見的住院病因陳泓達說明, 胰臟炎的典型症狀就是上腹痛和噁心嘔吐,較嚴重者會因為局部發炎造成腸阻塞甚至腹腔內感染及腹水或其他更複雜的併發症。 他說,這種 上腹痛通常是持續的疼痛,且因為胰臟靠近後腹腔,所以有時候疼痛感會延伸到背後 。 若 沒有及時治療,變成全身性發炎反應時,就會影響其他器官如腎心肺功能,甚至變成周圍組織壞死、腹內感染、敗血症等嚴重狀況。 診斷和治療胰臟炎該怎麼做. 陳泓達提到,診斷胰臟炎的方式,包括 檢視是否有典型症狀、抽血看胰臟發炎指數;還有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超音波 。 而 孕婦胰臟炎的表現大致相同,不過顧及胎兒,影像學檢查不會使用電腦斷層檢查 。 治療部分,則是 以禁食、止痛、大量輸液為主 。

  4. 4 天前 · 衛福部有十大要點來預防。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腸病毒無特效藥,染病好痛苦! 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而傳染,亦可能因為不小心接觸病人皮膚水泡液體染疾。 腸病毒常引起手足口病,使人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 腸病毒並沒有相關抗病毒藥物,僅能使用支持療法。 但要是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必要時盡快送醫為佳。 10大要點預防腸病毒大傳染. 勤洗手 :配合正確洗手方式,維持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確保阻隔手上沾染的病菌到處傳播。 提升免疫力 :維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 防止傳播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5. 4 天前 · 黃柔蓁分享自己就曾遇過糖尿病患者的周邊視網膜已嚴重出血,但因為黃斑部功能還可以持續運作,視力不受到影響而無感,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患者1年需要進行1次眼科篩檢的原因,當然糖胖症病友也是一樣。 「定期眼科檢查」是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的關鍵,只要及時採取治療,病情可獲得不同程度的控制。 檢查包含視力檢查、眼底攝影、散瞳等,可清楚了解到視神經、血管、黃斑部等狀況,釐清有無早期視網膜病變。 常見視網膜病變: 非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又稱為基底性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會出現微血管瘤、出血點、脂質黃色滲出及網膜水腫等。 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血糖控制不良,讓血管繼續被損壞,視網膜上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長到玻璃體中,嚴重時會造成玻璃體出血,甚至牽引性 視網膜剝離 、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