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75年,留學美國。 獲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系博士學位,並在 紐約市立大學 和 梅西大學 英文系任教。 龍應台說:「我,在國民黨所建構的神話中成長。 1975年,我在美國第一次讀到別人用別的文字對這個神話的詮釋,這個神話馬上瓦解。 從此以後,至少我,不再相信神話,任何神話。 」 [12] 1983年,龍應台返臺,在 國立中央大學 任客座副教授。 1985年轉任 淡江大學 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13]

  2. 龍應台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應台 [注 1] (1952年2月13日 — ),另有 筆名 胡美麗 [1] , 臺灣 作家 、文學學者、 政治人物 。 高雄縣 大寮鄉(今 高雄市 大寮區)人 [2] , 籍貫 湖南 衡山 [3] 。 大學 畢業於 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後獲 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 博士學位 。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3. 2022年3月3日 · 70歲龍應台的獨處新解:一個人並非獨處,閱讀也不是獨處. 當外界定義她為「沉重」的作家,70歲的龍應台卻出了一本小書。. 卸下公職、移居鄉間,她這回不談國族、社會、時事,改談「獨處」,以及在大山大海、部落之間行走的體悟。. 龍應台新書談 ...

  4.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170,163 likes · 5,714 talking about this. 在這裏大家和龍應台共享訊息、發現和想法。. 但是與主題無關或不理性的言論,請容版主保留移除的權利。.

  5. 2022年4月25日 · 龍應台最深情的文字,為什麼卻讓人痛至肺腑? 2022新版新序,一本必須緊緊揣在懷裡的人生讀本 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 人走,茶涼、緣滅, 生命從不等候。 收錄全新序文 十九封給美君的信:在時光的漂洗中,思索生命的來和去

  6. 龍應台.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中國台灣高雄大寮鄉眷村,現代作家、曾擔任“台灣文化部部長”。. 1974年畢業於台灣國立 成功大學 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博士。. 1988年遷居德國,在 法蘭克福大學 任教授。. 1994年,出版《 人 ...

  7. 2020年9月18日 · 瀏覽數:17955. 走遍全世界的龍應台,也有「棋逢敵手」的時候。. 新書《大武山下》在屏東潮州金石堂書店辦簽書會。. 一位穿著紅色polo衫,長年在大太陽下工作,皮膚曬得黝黑的中年男子,穿著拖鞋,排著隊給她簽名。. 「你有讀我的書嗎?. 」也穿著 ...

  8. 2016年4月26日 · 龍應台認為,台灣跟大陸都有本質上「政治的孤立」,進而影響到人民對外界事物的看法。 以台灣來說,歷經了38年的戒嚴,在那時成長的台灣人失去了許多跟外界,甚至是國際接觸的機會。 而當中,台灣又經歷了退出聯合國,以至於在國際上能見度更弱勢。 加上當時的政治環境,國民黨獨裁下,導致台灣人都在「看不見的牆」中成長。 對於中國大陸的認識,多半是早期的反共教育為主,夾雜恩怨情仇。...

  9. 2006年3月29日 · 龍應台以自己長年觀察的兩個兒子為引,細細追尋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一個十五歲的德國孩子寧願新當選的教宗不是德國人,而是黑人或拉丁裔,就因為他相信弱勢的族群和文化應該得到特別的彰揚與保護;「說穿了,這就是全球公民意識,但,誰教的?

  10. 2023年4月19日 · 龍應台是台灣作家散文家和文化評論家。 她於2012年至2014年擔任台灣第一任文化部長。 她的著作包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1. 龍應台 相關

    廣告
  2. Top 10 Best Luxury Hotels, Apartments, Resorts & Accommodation. 2020 Handpicked Guide. 24/7 Support. Fast & Simple

    The most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luxury travelers - Lodging Magazin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