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癌症「禍不單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指出,臨床發現,食道癌及口腔癌,常常發生在同一病人身上,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全因為背後有共同的危險因子。 根據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癌和食道癌分居男性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的第3位(7387人)及第6位(2614人)。 至於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口腔癌為58歲,食道癌為60歲。 賴建仲表示,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

  2. 2 天前 · 禍首指向環境改變。 食藥署今(29)日上午舉辦例行食藥安全管理說明記者會,公布市售食品最常見的過敏原,也提醒業者必須依規定標示過敏原相關醒語資訊,違者可依食安法開罰新台幣3萬元至300萬元。 台灣的食物過敏盛行率上升中! 蘇冠文說,數字顯示,國人4-18歲以及成人的食物過敏盛行率分別由2004年的7.7%、6.4%,已經上升到2017年的10.4%、12.5%,且不但過敏有增加的狀況,年齡越小者對花生、堅果過敏的人數還越來越多,一舉打破過去認為只有在國外出生、長大才易對花生過敏的觀念。 林口長庚針對逾萬人進行的台灣食物過敏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三名為:有殼海鮮、花生、雞蛋;國中學生及成前三名相同,為:有殼海鮮、魚、花生。

  3. 3 天前 · 日證實小林製薬紅麴傷腎 食藥署發話有利台灣64例不良通報求償 2024-05-29

  4. 2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台北報導 環境保護國際公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2009年正式增列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目前國際已陸續設定管制標準,禁用PFAS,國內專家今(29)日發出警訊,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其實已經受到影響,需要跟上全球 ...

  5. 4 天前 · 藥害救濟基金會說,原因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藥品本身或其代謝物具有直接的肝毒性,對肝臟的損傷程度通常與藥品使用劑量有關,且大多可預期,例如常見的止痛藥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安全性很高,但若服用過量,就會造成肝臟傷害;另一類則是因個人的體質特異性,而引發過敏反應或代謝異常的情形,與使用劑量關聯性不大,通常無法預期嚴重的肝損傷發生。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數據顯示,較常造成罕見肝損傷的可疑藥品種類包括:抗結核藥、全身性使用之抗黴菌藥、血脂調節藥、抗癲癇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等。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藥品引起的肝損傷,通常非單一因素所造成。

  6. 5 天前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黃郁創表示疫情後旅宿業和餐飲業開始復甦不少民眾外食邀約不斷大吃大喝各式腹痛腸胃疾病問題不斷在醫院門急診出現膽結石甚至膽囊炎就是其中一個大宗。 黃郁創指出,造成膽結石的成因有很多,與種族、性別(女性較高)、懷孕、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病患者、腸道手術後及缺乏運動有關,但最主要成因是飲食習慣。 黃郁創解釋,膽囊位於右上腹,肝臟下方,肝臟製造膽汁經由膽管至腸道幫助脂肪消化,而膽囊位在膽管旁可儲存膽汁,就如同位在長江旁的洞庭湖一樣,可調節長江水量(雨季吸水儲存,旱季則出水),如果喜好常食用高脂肪類食物,膽囊就必須不斷儲存、收縮,這會造成膽汁被濃縮而過飽和,就會形成膽砂、膽石。

  7. 4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慢性病找上身,只知道高血壓、高血脂跟高血糖「三高」還不夠!.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高醫附設岡山醫院骨科部主任林松彥提醒,台灣慢性病之王為「三高一低」,其中「一低」常被忽略,即是「低骨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