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愛新覺羅氏 ( 滿語 : ᠠᡳ᠌ᠰᡳᠨ. ᡤᡳᠣᡵᠣ , 穆麟德轉寫 : Aisin Gioro ),是 清朝 國姓 。 清朝皇室以《 愛新覺羅宗譜 》來記錄宗族成員。 概論 [ 編輯] 愛新覺羅雖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 滿文老檔 》和《 滿洲實錄 》中,一共只出現過三次。 文獻上對於其姓氏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該姓氏發源地在 寧古塔 舊城東門外三里。 「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不過由於各項說法經常自相衝突,目前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愛新覺羅在女真姓氏中,原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姓,直到歷史上清朝建立成為國姓地位才逐漸提高。

  2. 這是 滿族傳統命名 ,只稱名而不與姓氏連用,其姓氏為 愛新覺羅 。 溥傑 ( 滿語 : ᡦᡠ. ᡤᡳᠶᡝ , 穆麟德轉寫 : Pu Giye ;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 愛新覺羅 氏,乳名 譽格 , 字 俊之 , 號 秉藩 [註 1] , 清朝 末代 皇帝 溥儀 的胞弟。 家世 [ 編輯] 溥傑的祖父為 道光帝 七子、 咸豐帝 之弟醇賢親王 奕譞 ,伯父為 光緒帝 ,父親 載灃 繼承醇親王爵位,後因輔政為攝政王。 母親 嫡福晉瓜爾佳氏 是正白旗大臣 榮祿 之女。 溥傑有兄弟三人,姐妹七人。

  3. 溥儀(满语:ᡦᡠ ᡳ,穆麟德轉寫:Pu I[4],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註 3],字曜之,號浩然[5],洋名亨利(Henry),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期間年號「宣统」,故稱宣統帝。其為清朝第12任君主[註 4],也是1644年清军入关后的第10任君主 ...

  4. 愛新覺羅·溥儀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 中國歷史 上最後一個 皇帝 。 字 曜之 ,號 浩然 。 也稱 清廢帝 或 宣統帝 。 他是道光帝 旻寧 的曾孫、醇賢親王 奕譞 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 蘇完瓜爾佳·幼蘭 。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 辛亥革命 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 退位 , 清朝 統治結束。 九·一八事變 之後在 日本人 控制下做了 滿洲國 的傀儡皇帝,年號 康德 (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 。 8月17日,溥儀在 瀋陽 準備逃亡時被 蘇聯紅軍 俘虜,被帶到 蘇聯 。

  5.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乳名午格,字曜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清宣宗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清德宗載湉之侄,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1908年至1912年,1917年7月1日至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6. 2023年12月25日 · 愛新覺羅氏中亦有人警言溥儀,不可「北幸」,不要忘了歷史上的石敬瑭。 此時,蔣介石在南京聞言後,也派人到津,表示國民政府願意恢復民國初年的優待條件,任憑溥儀選擇在紫禁城、上海甚至國外居住,只是不能與日本人合作。

  7. 愛新覺羅·溥儀 ( 滿語 : ᡦᡠ ᡳ , 穆麟德 : Pu I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愛新覺羅 氏,乳名 午格 ,字 曜之 ,號 浩然 , 洋名 亨利 ( Henry ),清帝在位期間年號「 宣統 」,故稱 宣統帝 。. 宣統帝是道光帝的曾孫,淳親王奕譞的孫兒,光緒帝的 ...

  8. www.wikiwand.com › zh-tw › 溥仪溥儀 - Wikiwand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溥儀 ( 滿語 : ᡦᡠ. ᡳ , 穆麟德轉寫 : Pu I [4]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愛新覺羅 氏,乳名 午格 [註 3] ,字 曜之 ,號 浩然 [5] , 洋名 亨利 ( Henry ),作為 清朝 皇帝在位期間年號「 宣統 ...

  9. 2014年11月30日 · 《我的前半生》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溥儀作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後又任偽滿洲國皇帝13年。

  10. 2016年8月9日 · 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儀(1906年——1967年),字浩然,是滿族。載灃的長子。光緒皇帝死後繼承皇位,是清朝和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末代皇帝,同時,也是清朝入住北京後的第十位皇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