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21日 · 從研究員做起,35歲當上副總,38歲當上總經理,劉宗聖如今是全台最大投信公司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 旁人看來,他年紀輕輕、升得很快,但是劉宗聖拚命也是出了名的,二十幾歲時曾經有一次出國考察,在搭機回程的十幾個小時裡,就做完厚厚七、八十頁簡報,凌晨抵台,中午就跟老闆簡報。 不到40歲就屢屢被賦予重任,劉宗聖坦承,這麼早擔大位,他不是沒有迷失過。 「我管理最難的時候是前幾年,那時我都用自己的邏輯要求別人,但現在我都把他們(同事)當總經理在訓練。 Q:你開始負起培育人才的責任,你怎麼識人? A:人跟人之間的了解要透過大量人際接觸和私下觀察。 我出差的時候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同事聊天,看他的生涯規畫、對自己的期許。 有人重視成就感、有人重視待遇、有人重視專業養成。

  2. 2023年1月13日 · 聖暉董事長靠管理翻身:每件事,都不能虛工、不能浪費. 因為需要通才,梁進利鼓勵員工「入行」、理解各產業, 「只有入行,才可以聽得懂我們客戶所說的話,那才可以理解客戶的需求。. 」 每個工程結案時,工程師都必須針對現在負責的產業、產業的特色 ...

  3. 2021年7月22日 · 疫情期間沒辦法出門,微敏報名線上舞蹈課程,老師會稱讚「動作做不錯」,一點點互動就很開心。 微敏提醒,在家上班模糊了休息和工作的界線,不知不覺壓力會大。她建議,工作和居家環境要有區隔,不要一下在客廳工作、一下在廚房、臥室。

  4. 2017年5月5日 · 分享. 收藏. 「富不過三代」是一句我們相當熟悉的話。 不過,我近期與一些實務人士聊台灣的困境與未來時,卻體會富二代接班失利現象背後的道理。 不過,以下的論述,並非要推論而認定所有二代接班都失敗、與三代都敗家的普遍現象;而是對富家子弟商業行為的一種反思、借鏡,提供傳統二代接班家族的參考。 訪談過程中,與我互動的業界中階主管提及二代接班後,公司的策略相對保守、不敢冒險創新。 於是我們有了下列的三個論述與一個反思: 第一代的開創精神:要拼,才有得吃. 過去,台灣適逢經濟發展起飛,無數的創業家從無開始,白手起家或黑手頭家,拿著皮包走天下、日以繼夜的打天下;這一代的企業家,靠著「要拼,才有得吃」的開創精神創業。

  5. 2014年6月13日 · 還是只是偽裝善良?.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作者琳達‧艾爾德(Linda Elder)和理察‧保羅(Richard Paul)在書中指出,人的偽善有3種:. 用比對自己和朋友更高的標準,來對待不贊同的人。. 在生活裡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 無法看出自己所認同的對象(例如 ...

  6. 2006年12月6日 · 18歲那年,她被派到印度加爾各答的聖瑪利女子中學擔任地理老師,27歲正式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改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並且成為這所學校的校長。 聖瑪利女子中學是坐落在加爾各答貧民區旁的貴族學校。 一道高牆,隔出了兩個世界。 牆裡,是成群穿著整潔制服的富家少女;牆外,是滿街衣不蔽體的痲瘋病患、乞丐和流浪兒。 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坐火車去大吉嶺,這趟旅程改變了她與千萬人的一生──她感受到天主的召喚,,要她走出高牆,為牆外那些可憐人服務。 德蕾莎修女開始向教會請求離開學校,入世服務人群,卻遲遲未獲同意。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數以萬計的難民,傳染病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 牆外煉獄般的景象,撕扯著牆內的修道之心。

  7. 2019年1月17日 · 「我做事就是有邏輯,不像別人那麼偏頗!」如果你曾有過這種想法,就代表你犯了常見的「慣性思考偏見」卻不自知。致力於認知心理學的南韓學者男錫在新書《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