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黎是來自台灣旅居美國的小說散文劇本及專欄作家。 本名鮑利黎﹐英文名 Lily Hsueh﹐祖籍安徽和縣﹐江蘇南京出生﹐台灣長大。 畢業於高雄女中﹑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70年代赴美﹐就讀 普渡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2. 2014年10月16日 · 198913歲的大兒子因先天性心臟血管疾病猝逝。 在巨大的悲慟中,文學成為救贖。 「文字的閱讀與創作為我洗滌,療傷,助我回溯,重現並珍藏記憶。 」李黎以書信體寫下了生死叩問,深度內視,化情癡為理悟,出版了《悲懷書簡》。 1991年薛人望到史丹福大學任教,李黎一家遷居北加州帕拉阿圖。 適逢史丹福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她寫下〈缺憾還諸天地〉一文,介紹創校的Leland Stanford。...

  3. 李黎,汉族,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主持人。 主要作品有《大营救》、《决战紫禁之巅》、《聊斋2之胭脂》、《电影厂的招待所》等。

  4. ,漢族,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製片人主持人。 主要作品有《大營救》、《決戰紫禁之巔》、《聊齋2之胭脂》、《電影廠的招待所》等。

  5. 李黎. 本名: 鮑利黎. 筆名: 薛荔. 性別: 女. 籍貫: 安徽和縣. 出生地: 南京市. 出生日期: 1948年5月1日. 來臺時間: 1949年. 學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1970年赴美就讀於印地安那州普度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曾任編輯和教職。 現旅居美國,從事文學創作與翻譯。 文學風格: 李黎的創作文類以散文及小說為主。 鄭樹森稱其作品「藝術和思想之間的平衡,相當勻稱自然」。 早期作品以描寫海外華人鄉愁為主。 1989年經喪子之痛後,李黎作品以其子投影,或藉由一位聰慧男孩為創作原型,並常蘊含對生命重生的的不妥協意念。 近幾年旅行各地,藉著行走在異鄉的觀察,呈現自己的閱讀及思想。 文學成就: 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 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

  6. 2014年10月17日 · 李黎本名鮑利黎,祖籍安徽歙縣,當地有個知名的鮑家牌坊群,她是鮑家的子孫,多年前曾去歙縣參觀,發表了牌坊和民居的文章。 對於原鄉的認識僅止於此,是籍貫上的認知,情感上的牽繫並不深。 二十歲以前的記憶屬於南台灣。 一歲時她隨父母到台灣,童年在鳳山和高雄度過,唸大學時離家到台北。 定居北美後,偶爾回南台灣,發現氣氛,建築,觀念都與以前不同,往日存在於記憶中。...

  7. 作品一覽表 (李黎) « chinesewritersna.com. 著作一覽表. 小說: 【西江月】短篇小說集。 1980﹐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最後夜車】短篇小說集。 1986﹐台北洪範書店 (用筆名薛荔) 大陸版﹕1989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天堂鳥花】短篇小說集。 1988﹐台北洪範書店。 【傾城】中篇小說。 1989。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浮世】中﹑短篇小說集。 1991。 台北洪範書店。 【袋鼠男人】長篇小說。 1992﹐台北聯合文學。 大陸版﹕1999 ﹐北京作家出版社。 【浮世書簡】中篇小說。 1994﹐台北聯合文學。 【初雪】短篇小說集。 1998﹐台北聯合文學。 【三城之戀】中篇小說集。 1999﹐北京作家出版社。 【樂園不下雨】長篇小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