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1捐出肝臟的體積:捐肝者最好能捐出受贈者體重1%以上的肝,最少也要有受贈者體重的0.8%,才足夠受贈者使用。 例如受贈者體重50公斤,就需要捐出400∼500公克的肝臟。 肝臟分左肝與右肝,成人之間的捐贈,多半是捐比較大的右肝;若成人捐肝給小孩,多半捐較小的左肝即可。 2剩餘肝臟體積至少要30%:捐贈者最多可捐肝臟總體積的三分之二,至少要保留30%的肝臟,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剩下的肝臟會再生,術後3至6個月平均可以長回原來的8成左右。 3是否有嚴重脂肪肝:若有嚴重的脂肪肝,對捐贈者與受贈者都有危險,所以不能捐肝。 所幸脂肪肝可以靠減重方式改善。 諮詢/ 吳耀銘(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臺大醫院外科部及肝臟移植小組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消滅肝病為最終目標。

  2. 2024年5月14日 · 噬菌體是一種寄生於細菌體內的病毒,被認為是細菌的敵人。 它們會利用細菌作為宿主來繁殖,能像忍者一樣潛伏在細菌的菌叢中,跟著細菌一起分裂成長,等到適當的時機,開始作用,讓被鎖定的細菌陣亡,達到減少特定壞菌的目標,而不會影響到其它好菌。 因此,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噬菌體去對付特定壞菌,可能是解方,也是熱門研究方向。 還有一種作法是給予特殊的「基因改造細菌」(engineered bacteria),也就是將細菌做基因改造後輸入體內,有些基因改造菌可以製造出一些類似抗生素的效果去對抗細菌;也有基因改造細菌可以分泌GLP-1,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使胰島素抗性下降,可以控制血糖;也有基因改造細菌可以影響氨的代謝,減少肝硬化病人肝昏迷的狀況。

  3. 2024年5月20日 · 肝硬化的臨床病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代償性(Child-Pugh A級),第二階段則是失代償性(Child-Pugh B、C級)。 失代償性通常表示已經產生肝硬化的併發症,且肝臟功能可能已經開始衰竭。 併發症的出現會使肝功能逐漸走下坡,兩者一般是並行的。 對於已經被診斷有肝硬化的患者,首要目標是了解其病因,例如是慢性B肝還是慢性C肝引起,以及目前肝臟是否仍在發炎。 而後針對病因給予合宜的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例如,C肝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根除病毒,而B肝則可以透過抗病毒藥物壓制病毒來控制發炎。 至於酒精性肝病,則需戒酒,藉由上述各項措施來防止肝硬化加重,甚至有機會逆轉病情。 若能好好控制,肝硬化病人活到八、九十歲者大有人在,壽命與常人無異,並非不可治療的絕症。

  4. 2024年5月17日 · 最新消息 | 肝基會. 謝銘鈞教授專業解答 大腸癌如何早期發現? |好心肝·好健康. 2024-05-17 返回上一層. 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若出現症狀,呈現的型式也很多樣,像是便秘、腹瀉、腹痛、體重減輕、便血、排泄黏液、貧血、食慾不振、腹部有硬塊等,如果出現任何徵兆,都應及時就醫。 國健署所建議的50歲至未滿75歲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是針對無症狀者,實際上,無論年齡,只要有症狀都應該盡速就醫。 至於高危險族群,包括大腸內曾有息肉,一等親內曾發生大腸癌,骨盆腔附近曾做過電療或膽囊切除等患者,都需遵從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門診中若高度懷疑可能罹患大腸癌,醫師透過「肛診」檢查,也能找出將近10%以上的早期直腸癌患者。

  5. 2024年5月16日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消滅肝病為最終目標。 致力宣傳肝病防治知識達到教育意義,從事研究肝病治療方法不斷創新醫療。 讓我們及子孫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請一起加入打擊肝病的行列。

  6. 2024年5月23日 · 吸收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會影響小腸吸收的疾病,像是攝入麩質造成自體免疫反應的麩質敏感性腸病、細菌感染造成的惠普爾病(一種罕見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手術切除部分腸道造成吸收不良的短腸症候群、小腸菌叢過度增生、小腸段腸繫膜缺血、小腸其他寄生蟲感染等疾病。 若是小腸吸收不良相關的疾病,除了脂肪便,還可能出現腹瀉、脹氣、腹痛等狀況。 消化不良則主要是因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或是十二指腸內膽酸濃度不足造成的。 當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至不到正常的5%~10%時,便有可能會出現脂肪便。 可能的疾病包括慢性胰臟炎、胰管阻塞、胰臟手術後、嚴重急性胰臟炎、胰臟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迴腸切除術後、小腸與大腸之間產生廔管等。 若是胰臟與膽酸相關問題,除了脂肪便,還可能出現腹痛、體重減輕、黃疸等問題。

  7. 2024年5月16日 · 衛教影音 | 肝基會. 如何評估B肝帶原者肝臟發炎程度與用藥時機? 2024-05-16 返回上一層. 肝發炎指數高高低低表示肝臟可能進入了反覆的發炎狀態。 我們通常遇到的發炎反應多半是暫時性的,比如說一般的感冒、小創傷,在清除了病菌以及壞死組織後,組織進行修復,然後就進入了平靜的狀態。 然而若是反覆暴露於毒素中,以及酒精、人體無法清除的病毒等,就會出現肝發炎指數高高低低的現象。 而人體無法承受永久的反覆發炎,因此會想方設法來解決這個僵持不下的情境,例如圍堵政策、妥協政策等。 而母子垂直傳染的B肝帶原者,因為早在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就遭受B肝病毒感染,更容易進入「妥協階段」,也就是說,體內的免疫系統與B肝病毒「井水不犯河水」,對病毒的存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這個平衡被打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