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Platalea min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9 [2] 黑面琵鷺 ( 學名 : Platalea minor ),又名 黑臉琵鷺 、 小琵鷺 、 黑面鷺 、 黑琵鷺 、 琵琶嘴鷺 ,俗稱 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 烏面抐桮 」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 黑琵 」 [3] [註 1] 。.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 ...

  2. Platalea min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9 [2] 黑面琵鷺 ( 學名 : Platalea minor ),又名 黑面鹭 、 小琵鷺 、 黑面鹭 、 黑琵鷺 、 琵琶嘴鹭 ,俗稱 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 烏抐桮 」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 黑琵 」 [3] [註 1] 。.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 ...

  3. 黑臉琵鷺學名: Platalea minor )是 鸛形目 、 䴉科 的 鳥類 ,又稱飯匙鳥、琵琶嘴鷺。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 琵琶 極為相似,因而得名;平時棲息在葦叢、近淺水具有低樹的沼澤間 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越冬期棲息於沿海灘涂、 河口 、沼澤以及內陸湖泊的淺水湖灘,以小魚及水生動物為食,覓食、休息、睡眠多集群活動。 黑面琵鷺數量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分布於朝鮮半島西部島嶼和中國東北、貴州、湖南、浙江、 台灣 、福建、廣東和海南。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黑臉琵鷺. 拉丁學名 :Platalea mino. 別稱 :飯匙鳥,琵琶嘴鷺、黑面仔. 二名法 :Platalea mino. 界 :動物界.

  4. 2010年10月6日 · 黑面琵鷺是目前全世界6種琵鷺中數量最稀少的種類每年9月底開始黑面琵鷺就會分批從遙遠的北方陸續來到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濕地準備度過漫長的冬天牠們主要的度冬地在臺灣香港和越南等地。 黑面琵鷺 Platalea minor. 科名: 朱鷺科 (鹮科) 俗名: 小琵鷺、黑琵鷺、黑面勺嘴. 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 形態特徵: 全身體色與琵鷺酷似,嘴長、先端為黑色、扁平呈現匙狀,且嘴基、額、眼先端之黑色相連。 夏羽:全身大都為白色,但後頭飾羽及頸下為黃色;冬羽:全身白色。 生物習性: 常小群出現於海岸附近的沙洲及淺灘,大多在黃昏及夜間覓食,白天休息停棲。 覓食時,會以扁平的匙狀嘴喙於淺水中左右撈動。 主要食物為魚類、昆蟲、兩生類等等。 棲地分布:

  5. 黑面琵鷺是世界6種琵鷺屬中最瀕危的候鳥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由於其繁殖地和度冬區橫跨多個國家保育工作和族群監測需要國際間的合作每年一月香港觀鳥會發起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聯繫各國調查員同步進行普查鑒於臺灣的黑面琵鷺數量最多調查門檻相當高在農委會林務局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經費支持下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籌與聯繫全臺鳥友共同協力進行普查工作近年來皆須超過百人次的調查員來完成。 今年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3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記錄到全球共有6,603隻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持續攀升寫下歷史紀錄。 其中,臺灣是最重要且最關鍵的度冬棲地,共記錄到4,228隻,首次突破四千隻,占全球數量的64%。

  6. eBird. Birds of the World. 所有鳥種與科別的完整生活史。 探索 黑面琵鷺. 帶著 Merlin 賞鳥去吧! 它是能藉由你的觀察細節與影音檔案幫你認出全球鳥類的免費app。 外來種. 大型白色水鳥,有長的飯匙狀的嘴。 繁殖期成鳥頭部有長飾羽,胸部有黃色。 整個面部為黑色裸皮,使其與白琵鷺區分開,白琵鷺是其棲地範圍內唯一的其他琵鷺。 經常聚集成大群,偶爾與白琵鷺混在一起。 在泥灘,河口,湖泊和大型草本沼澤地覓食,經常在水中橫向掃動來篩捕水生無脊椎動物。

  7. 黑面琵鷺是遷徙性的大型水鳥目前已知的繁殖地位於南北韓交界非武裝軍事區及大陸遼東半島外海的無人小島度冬地點則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包含韓國日本大陸香港澳門越南菲律賓、 (泰國)及臺灣各地每年的910月超過全球數量60%的黑面琵鷺族群會陸續飛抵臺灣度冬停留至隔年34月開始北返黑面琵鷺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的保育動物自1989年由香港觀鳥會首次發表的統計數量288隻至2020年全球普查資料4864隻是國內外保育界各方人士多年來共同努力的豐碩成果

  8. 60~78cm. 生態習性. 出現在河流出海口附近或淺水的魚塭泥灘溼地黑面琵鷺是全球瀕危鳥種總數量不超過3000隻台江地區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度冬棲息地近年度冬最大數量幾乎都在1000隻以上在台江地區以黑面琵鷺保護區最容易看到四草和七股頂山地區也都有穩定的度冬族群。 春天北返前覓食頻繁,有時會出現在路邊水位適當的休耕魚塭中。 偏好在夜間活動,白天大群聚集在空曠不易遭受干擾的海岸灘地或魚塭休息。 飛行時頸部伸直,姿態優雅,被稱為『黑面舞者』。 覓食時多成小群集體覓食,以略張開的嘴伸入水中左右擺動搜尋,捕食小型魚類及蝦。 形態特徵. 全身白色、嘴末端呈寬扁狀的科。 眼暗紅色,嘴黑色,扁平而末端膨大,形狀像琵琶,上嘴表面有橫皺摺,數目隨年齡而增加。

  9. 2024年5月29日 · 黑面琵鷺有黑面舞者美稱被列為瀕臨滅絕動物保護目前每年已有穩定的黑面琵鷺群飛到七股曾文溪口來渡冬約於9月至10月抵台一直待到翌年的3月至5月黑面琵鷺是白天休息晚間覓食下午45點開始牠們才會開始玩耍洗澡或是互相整理羽毛幸運的話更可以看到黑面琵鷺振趐飛翔的英姿。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黑面琵鷺外,曾文溪出海口大約有200多種候鳥,若單純以候鳥來看,冬天可以觀察到的鳥種較多,較常見的有鷗科、鷸科,留鳥則有常見的斑鳩、白頭翁等,鳥類資源相當豐富。 景點資訊. 地址. 臺南市七股區十份里海埔47號. 電話. +886-6-7881180#204. 傳真. +886-6-7880642. 臉書粉絲專頁. 開放時間. 星期日:09:00 – 17:00. 星期一:休息.

  10. 黑面琵鷺族群逐年攀升是民間政府與國際間共同協力的保育成果相較於30年前的滅絕危機已有大幅度的改善然而對比其他族群健全無虞的物種全球僅六千隻的黑面琵鷺仍是需要注目的受脅鳥類棲地保育不能懈怠近期正值黑面琵鷺的北返季節期待未來族群數量持續上升早日脫離瀕危名單合作夥伴感謝基隆市野鳥學會台北市野鳥學會桃園市野鳥學會新竹市野鳥學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臺灣野鳥協會彰化縣野鳥學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嘉義市野鳥學會嘉義縣野鳥學會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團隊台南市野鳥學會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高雄市野鳥學會茄萣生態文化協會屏東縣野鳥學會宜蘭縣野鳥學會、花蓮縣野鳥學會、台東縣野鳥學會、金門縣野鳥學會、澎湖縣野鳥學會等單位協助調查。 補助單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