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3 天前 · 米酵菌酸是什麼如何產生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米酵菌酸毒素最早在印尼發現當地一種名為Tempe bongkrek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引發中毒進而得知這種毒素米酵菌酸出現在 米製品居多 ,像是粿條腸粉河粉年糕糯米湯圓等還有久泡的木耳銀耳等食物在發酵過程受到椰毒假單胞菌學名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 Burkholderia gladioli )汙染變質,細菌進而產生米酵素酸,通在溫度22至33度、PH值中性的環境中最易繁殖。 營養師程涵宇也說,米酵菌酸中毒大多爆發在溫暖的月份,其中95%發生在5月至10月;發生高峰月份為7月,在亞洲和非洲曾報告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與變質或發酵食品有關。 米類製品若遭椰毒假單胞菌汙染,可能就會產生米酵菌酸。

  3. 3 天前 · 根據衛福部台中醫院家醫科衛教資訊指出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舊名米酵菌酸是一種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產生的粒線體毒素。...

  4. 20 小時前 · 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邦克列(舊稱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3月爆發後,至今造成4死,並累計35例。不過受害者賠償遙遙無期,龐大醫療費需由 ...

  5. 3 天前 · 如今解剖結果出爐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公布已完成其中2名死者的鑑定報告均為 邦克列酸中毒原稱米酵菌酸為國內首例至於2名死者感染邦克列酸的原因及途逕是否與胡姓代班廚師手部及糞便採集到邦克列酸有關北檢專案檢察官將會同專家學者進一步調查釐清。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釀4死震驚社會,繼日前衛生福利部鎖定中毒原因為邦克列酸造成,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也驗出2名死者的死因與邦克列酸有關聯,另2名死者死因仍在鑑驗中。 ( 延伸閱讀:吃河粉、粄條擔心邦克列酸中毒? 加1物品能預防? 學者揭關鍵 ) 今年3月間發生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多人送醫。 依據衛福部統計,累計接獲通報35例病例,其中4人死亡,仍有2名重症患者於加護病房治療;其中33起病例採檢邦克列酸陽性、2例陰性,衛福部初步鎖定為邦克列酸造成。

  6. 2 天前 · 但大家一定要警惕这些食物中隐藏的“美味杀手”——米酵菌酸。市疾控中心提示,米酵菌酸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中毒后死亡率较高,要注意预防。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经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很难被破坏,120 下加热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

  7. 3 天前 · 就食材部分疾管署表示後續還有蒐集的食材還在檢驗中但可看得出來這些 重症病人全部都是驗到米酵菌酸陽性可以確定中毒事件是米酵菌酸引起唯一共同性都是都在寶林茶室時間是3月17日到25日沒有再外擴的跡象呼籲民眾不要太恐慌後續我們還會對這些檢體做檢驗外也會召開專家會議包含農業細菌食物毒物專家等探討唐菖蒲伯克氏菌等包含亞型等讓民眾更放心。 據疾管署統計,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件統計累積21例,包含2例死亡、5名加護病房、1名一般病房,以及13名返家休養。 寶林茶室中毒至今已經目前累積21例通報,其中包含2人死亡。 (疾管署提供) 20240329疾管署記者會. 通報專區: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個案追蹤專區. 台北市寶林食品中毒專區.

  8. 4 天前 · 薛瑞元表示, 衛福部 昨晚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一般食物中毒來源有3大類第一是微生物這比較常見如諾羅病毒第二是內生性從食材出來的毒素第三則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專家討論認為這次寶林茶室事件不像第一類微生物造成的因此只能從後面2種來源來研判薛瑞元說若是內生性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此物質引起症狀過程比較類似這次的個案但台灣過去沒有這類毒素的個案現在正與國外訂標準品訂了才能檢驗。 不過也不排除人為下毒,這部分交由檢調追查。 薛瑞元指出,目前在馬偕醫院治療的患者因親人願意捐器官,但必須經醫療評估,主要是個案未必只有肝的問題,怕捐了也無法改善病情,再者也要評估捐獻者本身狀況是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