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AVG
    HR
    RBI
    R
    本季.260
    9
    42
    33
    賽季 2023.217
    24
    80
    73
    終場
    6月 3日@費城人
    L
    1 - 3
    6:40 下午 EDT
    6月 4日@費城人
    4:05 下午 EDT
    6月 5日@費城人
  2. 2023年6月25日 · 現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的吳聰敏對《報導者》表示,他1980年代在美國念博士時,美國經濟學界主要關心的課題是景氣波動;然而他畢業回到台灣之後才發現,當年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非常高,景氣波動帶來的影響有限,因此對台灣來說,經濟波動並不是那麼重要的課題。 這個發現也讓他意識到,經濟研究有「在地化」的必要,問題意識未必能一體適用,而台灣的經濟史也有太多空白之處,讓他在心中埋下了這本書的種子。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長期以來對台灣經濟學教科書的在地化貢獻厥偉;退休後除了埋首《台灣經濟四百年》的研究、寫作,也持續在課堂上執教。 (攝影/楊子磊) 不同年代的價格管制之手. 除了爬梳台灣經濟史之外,《台灣經濟四百年》關於戰後的章節,經常能看見吳聰敏對政府管制、干預市場的批評。

  3. 2024年2月25日 · 透過對於WHO會議及重要文件的觀察,本文預測了2024年六大全球衛生議題,這些主題皆凸顯一個關鍵趨勢:未來幾年的全球衛生議題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不僅要協助各國脫離大流行的影響、更要啟動下一個階段改革以趕上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到期 ...

  4. 2023年1月17日 ·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疫情3年台灣COVID-19染疫死亡人數逾1萬5,000人,幾乎都集中在70歲以上人口,占了約77%。病毒入侵人體後,需要靠免疫系統來將病毒清除,因此免疫力不佳者,是COVID-19的高危險群,最大宗的即是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免疫不全者,在3年疫情之下,死亡比例最高的也 ...

    • Willy Adames1
    • Willy Adames2
    • Willy Adames3
    • Willy Adames4
    • Willy Adames5
  5. 2024年3月11日 · 它們為何需要被重新提起? 太陽花10年後──10個值得被記住的關鍵字. (攝影/楊子磊;設計/江世民) 發生在2014年的318運動(又稱太陽花學運)屆滿10年,這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震撼全台,其影響橫跨政治局勢、兩岸關係、國家認同,太陽花世代紛紛進入台灣社會各領域,成為台灣重要新生力量。 10年過去,台灣已完成3場總統和立委大選,彼時的大學生也邁入而立之年。 而當318運動逐漸成為下一世代眼中的歷史名詞,甚至僅是高中教科書的一小章節,它還有哪些訴求與內涵值得被反覆提起?

  6. 江世民. 4月3日上午7點58分, 在花蓮沿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 ,震央在距離陸地僅10幾公里的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 這起自921以來最大規模地震,也引起許多疑問:為什麼北北桃等震度已超過4級的地區,民眾卻未收到國家警報? 這凸顯出台灣地震研究的哪些缺口? 《報導者》過去 長期關注地震相關研究 ,地震後密集訪問多位專家學者,認為這次地震與「大港口外海高區逆衝斷層」這條海底斷層吻合。 但不管是台灣地震模型未來20年、30年、50年 發震機率圖 ,還是 台灣活動斷層 ,對於海底斷層的研究都相對陸地不足。 專家學者希望在2025年即將出版的台灣地震模型加入海底斷層,提升應對東部海域地震與海嘯的能力。

  7. 公共衛生是門經由社會集體、有組織的力量,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科學與藝術,其體系包括預防與醫療兩大部門。 它有兩大基本原理: 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強調「公共性」、「集體性」、「組織性」。 人類健康及生命深受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影響,因此公共衛生問題有明顯的「公共性」,必須經由社會集體、有組織的力量來推動,才能有效促進全人口──而不是個人──的健康。 基於全民健康問題的「公共性」,政府有責任與民眾集體、有組織地共同推動促進及維護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工作。 反之,則是將本該是政府的責任丟給私人資本或民眾個人,進而將公衛體系的醫療部門商品化及市場化。 私人資本投入醫療領域的目的不是促進或維護全民的健康,而是賺取利潤。

  8. 2017年11月26日 · 土地污染案爆發後,RCA員工聊天互動中發現,身旁許多同事都罹患癌症、甚至有人因癌去世。 才開始懷疑,眾多員工罹癌是否與污染有關,更積極地透過在廠時的人際網絡聯繫確認罹病人數外,也主動求助趙少康,詢問污染物與癌症是否有關係。 訪談RCA工殤案員工時,他們提到,一開始看到報導後,大家私下聯絡聊天時會問:「ㄟ,你知不知道那個誰他得癌症?我告訴他你知道誰也得癌症了? 」一連起來才發現,「哇! 怎麼癌症的這麼多! 」有人主動連繫趙少康,趙少康將此案轉至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最後案情才被揭露,媒體大幅報導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並刊登尋人啟事,尋找RCA員工, 隨著投訴人數與罹癌患者的增加,RCA 員工才開始進行組織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