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1.2
    1.0
    0.2
    Pacers won series 4-2終場
    5月 2日@溜馬
    L
    98 - 120
  2. 2019年6月18日 · 精神病患社區家園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2019.6.18 最後更新. 從西方中世紀「 愚人船 」預言中被流放,到現代醫療體系中需要被治療,精神病患自古以來存在理性世界的暗面,不成比例地構成社會巨大的風險。 在近年頻繁的社會事件之後,描述思覺失調症患者與社會之間張力的戲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掀起一波討論熱潮,但是在戲劇熱潮結束之後,那些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返回主流社會的路途,其實依然艱險。 台灣在2014年引入國際性的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很大程度上,服膺歐美國家自1960年代持續至今的「去機構化」運動,明確立法宣示身心障礙者享有與其他人同等生活在社區的平等權利以及選擇。

  3. 2022年1月13日 · 什麼是精神疾病患者? 」,蔡友月和李舒中做了更細緻且在地的定位:如何成為一個現代的精神病人?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左岸文化. 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跟一般疾病有什麼不一樣? 」、「在台灣被診斷為 思覺失調症 患者,在美國、在非洲,甚至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有沒有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一開場,蔡友月了兩個問題,背後埋著她想給我們的第一個思考方向: 如果我們覺得精神疾病是一種跟內外科疾病一樣的「病」,如果我們覺得疾病有一個診斷標準,為什麼在不同地方會得到不同的診斷? 「精神疾病的診斷是根據症狀,而精神疾病的症狀其實跟內外科的不太一樣。 比如說一個癌症的腫瘤,你今天在台灣、非洲,在美國,你去做檢查都會看到這個腫瘤,它有一個生物性的特徵。

  4. 2016年10月12日 · 免死金牌或修復之路? ──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 近年來在台灣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中,犯案者反常的精神狀態常成為議論焦點,他們是否裝病脫罪的疑慮,並未隨著悲劇結束、人犯羈押就消失。 今年殺害內湖女童小燈泡的王景玉,以及去年犯下北投文化國小女童割喉案的龔重安,近日分別進入一審與二審階段,《報導者》從法庭現場的觀察與記錄,探討現階段圍繞在司法與精神/心理鑑定的議題。 在重重法警戒護下,王景玉坐在被告席一角,藍色T恤下的胸骨、肩胛突出,形容枯槁,長達3小時的庭審過程,除了最後以模糊、遲滯的語調向被害者家屬道歉,並稱想出去賺錢,請求法官輕判,大半時間都兩眼空洞地呆坐。

  5. 2023年9月19日 · 孟加拉於當年因國際刑事法院判決1971年獨立戰爭時的穆斯林政治人物須為戰爭犯行負責,引發群眾激烈抗議,導致多人死亡。 (攝影/Getty Images) 修復式正義,目的不在追究加害者責任,而是著力於受害人及其需求。 透過調查報告與對話,尋求加害人與被害人間,著眼於未來之建設性關係,為其特徵。 舉世聞名的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即是著例。 正因南非經驗太為人傳頌稱道,以致常有將轉型正義與修復式正義,直接劃上等號,以為南非真相和解就是轉型正義唯一作法,視不採此路徑者為異端錯植的誤解,國內也不罕見。

  6. 2016年8月18日 · 很平凡的一個星期三下午,《報導者》記者隨著今年40歲的張志偉一起走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的「成癮治療」診間。 就和其他門診一樣,房間裡沒什麼特別的擺設,等候他的只有與他認識超過10年的束連文醫師。 束連文醫師與張志偉(右)。 (攝影/吳逸驊) 張志偉20多歲時認識了吸食海洛因的朋友,他很好奇,於是也吸了海洛因。 與安非他命、搖頭丸不一樣的地方是,海洛因是許多吸毒者都流傳著「最碰不得」的藥物,因為海洛因的成癮性極高、戒斷症狀特強,價格又比較昂貴,張志偉最嚴重的時候,曾經一天花費8千元在海洛因上面。 問題是,吸食海洛因之後那種暈陶陶的快樂無法持久,一旦成癮,就變得再也不是享受,純粹是「不吃這個東西會餓死」的止饑用途。 張志偉一方面身陷其中,一方面自己也覺得這樣太可怕。

  7. 奧斯維辛(Auschwitz)集中營少數的倖存者、作家李維(Primo Levi),如此描述集中營被解放前幾天的情況:「賀比納克,大概3歲,大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出生,從來沒有看過一棵樹;從頭到尾像個人般奮力想要闖進人的世界裡,卻被野蠻的勢力給排除在人的世界之外;賀比納克,無名的,只在細瘦 ...

  8. 2018年10月28日 · 陳豐偉:其實你我身邊都是亞斯人. 「亞斯的白目」是什麼? 如果撞上亞斯的「心之障壁」 「亞斯的淡漠」也會出現在一般朋友身上。 有些熱切地想認識有亞斯特質的朋友,邀約吃飯、聊天過後,出現傳訊息過去卻渺無回應的狀況。 部分NT人會感覺受挫,有些交情就因此中斷。 其實亞斯人未必是不想交朋友,只是腦袋打結,一時不曉得該說什麼才好。 亞斯人不擅長無主題的閒聊,不太會接話,又不喜歡隨手發貼圖敷衍。 這時,NT人如果能很清楚地告知「我們何時何地來做什麼事情好不好」,不要有模糊空間,友情會比較容易維繫下去。 亞斯人生的大問題:孤獨. 如果可以選擇性地過孤獨的生活,這是幸福的。 但也有些亞斯人是被迫過孤獨的生活。 許多亞斯人渴望能打入小團體、能有許多好朋友,但他們常被拒絕、常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