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9.2
    3.9
    6.8
    終場
    4月 16日@國王
    L
    94 - 118
  2. 2019/9/9. 文字. 孔德廉. 攝影. 蘇威銘 曾原信. 冷戰期間,派駐菲律賓、越南、韓國、泰國、日本和台灣的美軍,與當地女子生下了數以萬計的孩子,血統往往為他們帶來身分認同的折磨。 在1982年通過的《美國公法97-359》中,他們被正式定義為 「Amerasian」 ,亞美混血兒。 2019年1月,《報導者》於 〈西方的臉孔在東方悲鳴──亞美混血兒長達30年的尋親啟事〉 專訪了兩位台灣的亞美混血兒林億利(當時化名林毅力)、邱漢忠。 如今,兩人跨越台美12萬公里的尋親之旅,憑藉「DNA家族樹檢測」獲得了突破⋯⋯.

  3. 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是眾多足壇巨星挑戰大力神盃的最後絕唱,其中最執著也最不遮掩自己獲勝野心的選手,即是葡萄牙的足球皇帝: 「C羅」克里斯蒂亞諾.羅納度(Cristiano Ronaldo) 。 但37歲的C羅,在挑戰生涯最後一次世界盃的同時,卻正面對著生涯最艱困的一年──場外,他遭逢了喪子之痛;場內,他在英超聯賽只進了一球,還被球隊冷凍,最後與栽培自己成為世界巨星的老東家 曼聯(Manchester United) 公開翻臉、徹底決裂,並在掀起足壇史無前例的媒體風暴後,最終黯然與球隊提前解約,於世界盃期間意外成為「失業球星」。 史上最多進球、最快速度的C羅,不是天才、是地才. 2022卡達世界盃,葡萄牙首場比賽對戰迦納,操刀12碼球的C羅勁射入網,締造FIFA世界盃連續5屆進球紀錄。

  4. 2021年9月28日 · 2005年,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前往沖繩,為100多年前的 牡丹社事件 踏上和解的旅途。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台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作者平野久美子即以此一新聞報導為序曲,從日本到台灣、在海的兩端奔波往返,不但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更於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中細細爬梳,企圖跳脫台、日既成的歷史敘事,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期待能還原這起深深撼動著排灣族、琉球、台灣、清朝與日本,乃至影響整個東亞近、現代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背後,複雜而多元的面貌。 本文為《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作者之一、馬卡道族的陳以箴為《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一書所作書評,由游擊文化提供並授權刊登。 暴風、客人、殺戮.

  5. 2021年5月18日 · 評論. 包修平/火箭與鐵穹之下,如何理解當前的「以巴衝突」? 2021年5月14日晚間,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左)準備攔截哈瑪斯組織自加薩走廊北方發射的火箭。 (攝影/AFPb/Anas Baba) 上週的國際大事莫過於以巴衝突再起,位於加薩走廊的 哈馬斯(Hamas) 投擲數百枚火箭至以色列境內。 以色列則透過「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 defence system)攔截大部分的火箭,同時對加薩走廊(Gaza Strip)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作為反擊。 根據外電報導 ,雙方衝突的導火線起於以色列境內,位於東耶路撒冷的謝赫賈拉(Shiekh Jarrah)社區。 這個地區自 1967年 後,被以色列規為猶太屯墾者所擁有,使得居住在此的巴勒斯坦人持續被驅逐。

  6. 2021年12月13日 · 美國是全世界使用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最大國2007年萊豬就曾叩關但因台灣民間反彈聲浪大始終未進口2009年時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即點出台灣禁止含萊劑肉品是貿易問題並非食安問題」。 今年(2021)11月,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和駐美代表處政治組前組長趙怡翔對談時也指出,若公投通過,將會重挫台美雙邊關係,對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造成影響,「可能會再次回到沒有TIFA會談的狀態。 禁止萊豬進口公投若通過,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認為,對台美關係一定會有政治上的衝擊,但是台美對於實際事務上的談判仍會繼續下去,不會對台美貿易造成毀滅性打擊。

  7. 2022年1月13日 · 為什麼? 他拿自己的斧頭把芋頭田的電線桿砍斷了,他說這是核廢場為了要害他的芋頭設的。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友月講了這個發生在蘭嶼的故事。 妄想症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可是會恐懼是核廢場要來害他,就是蘭嶼獨特社會受苦的產物。 大安區的老人可能也會因為妄想症去砍電線桿,可是他不會覺得這是核廢場要來害他。 所謂的症狀,其實包含了形式和內容。 比如妄想,精神科醫師在做診斷時,患者要先符合妄想的形式,但是妄想內容則會和患者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息息相關。 「我想問的是,我們對精神科醫師的訓練,辨識了症狀,可是有沒有讓他更能貼近患者的受苦? 」蔡友月在講座的最後丟給我們這個問題。

  8.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能更誠實地面對自我的態度. 至於峇里島的這群雞到底為什麼要過馬路? 沃克最後嚴肅地回答了「雞為什麼要過馬路? 」這個哲學上的腦筋急轉彎 。 她說,「為了試著讓我們都到另一邊去。 」這裡的另一邊,已經不是馬路的另一邊了,而有某種被動物渡化到另一境地、從而能理解更多、看得更遠的意涵。 當人自以為是萬物之靈,把人和動物分隔在疆界兩端時,往往變成眼裡只看得到自己,也無法和任何物種共處。 但其實不論是峇里島的雞、或任何一隻不期而遇的動物,都有可能正以牠的存在,彰顯著某種關於生命的課程,足以帶人跨到另一邊,不再劃地自限。 願意對他者做出回應,就是擔負了倫理的責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