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13.9
    2.6
    1.1
    Mavericks won series 4-2終場
    5月 4日@獨行俠
    L
    101 - 114
  2. 2024年4月23日 · 在塞滿火藥的價值縫隙處,憲法法庭展開死刑存廢辯論.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就死刑是否違憲展開言詞辯論。. (攝影/楊子磊). 廢死與否在台灣猶如矛盾的信仰,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猶如兩條無交集的平行線。. 憲法法庭今年(2024)首次接受37位 ...

  3. 司法. 日本. 國民法官. 從 7月21日全國首件國民法官案件 於新北地方法院做成判決後,已陸續有不同的個案在 台北地方法院(7月28日宣判) 、 基隆地方法院(8月4日下午宣判) 展開,過往離一般大眾生活經驗遙遠的法庭活動,也透過大幅的報導與公開程序完整呈現出來。 在案情與判決結果之外,對於法律人──尤其是站在被告角度的律師而言,卻明顯看到檢辯雙方在新制度中資源與力量的不對等。 法庭上「審檢辯」缺一不可的三角平衡中,《報導者》試圖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 國民法官制度參照的藍本──日本發展經驗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啟示? 「從這兩個案子確實看到,辯護人的資源跟檢察官的系統確實是有落差的。

  4. 2016年5月11日 · 來自法律人類學的觀察. 【編按】法務部快速執行鄭捷死刑引發各界議論,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容邵武去年於《芭樂人類學》發表的此文再度受到重視。 《報導者》獲容邵武授權重刊此文,容邵武並增寫前言說明,提供讀者思考死刑存廢課題。 昨晚(5月10日)有事情發生了。 法務部快速執行鄭捷的死刑,各種媒體一片討論。 人們不斷地講話,卻沒有太多可以講的。 主編說我之前刊載的有關死刑存廢的舊稿,在此時讀來仍舊有所用處,我聽來卻沒有一般因為文章論點經過時間洗滌後仍舊相關而感到欣慰,反而有所驚恐。 死刑,特別是快速執行總會留下許多謎團,在這樣有著重大人心衝擊的事件之後,人們尋求答案,例如為何有人會做出如此駭人聽聞的行為? 社會怎麼了? 社會要如何對待這樣的人? 社會要如何防範這樣的人?

  5. 2023年9月19日 · 孟加拉於當年因國際刑事法院判決1971年獨立戰爭時的穆斯林政治人物須為戰爭犯行負責,引發群眾激烈抗議,導致多人死亡。 (攝影/Getty Images) 修復式正義,目的不在追究加害者責任,而是著力於受害人及其需求。 透過調查報告與對話,尋求加害人與被害人間,著眼於未來之建設性關係,為其特徵。 舉世聞名的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即是著例。 正因南非經驗太為人傳頌稱道,以致常有將轉型正義與修復式正義,直接劃上等號,以為南非真相和解就是轉型正義唯一作法,視不採此路徑者為異端錯植的誤解,國內也不罕見。

  6. 2023年9月7日 · 根據202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國民法官法》,2023年起國民法官制度正式上路施行殺人等有期徒刑10年以上重罪將由職業法官3人國民法官6人」,總共9人組成國民參審法庭寫下我國民主進程與司法制度嶄新的一頁多年來嚴格限於專業人士法官檢察官律師才得以行使職權的司法領域史無前例由不具備專業背景的普通人民參與審理與判決。 從2018年起,《報導者》即密切關注模擬法庭階段的國民參審運作實況。 今年(2023)7月中,第一件進入國民法官公開審理程序的「季婦殺夫案」於新北地院展開,採訪團隊全程記錄首起國民法官指標案件,以及後續包括台北地院的酒駕致死案、新北地院的單親母殺子案,除了留下歷史時刻的見證,並嘗試從個案罪與罰的討論中,進一步從更廣闊的視野,探問社會問題的結構性本質。

  7. 2023年7月26日 · 7月14日晚間,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左3)與《價值戰爭》共同作者──現任台灣駐WTO常任代表羅昌發(錄影)、李柏青、林建志──以及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邱義仁,參加「21世紀全球『價值戰爭』與台灣的角色:來自台灣的WTO經驗,《價值戰爭》深度座談」。 (攝影/陳曉威) 「我們不應把美中衝突當作一種修昔底德的陷阱、只是『兩強在爭』。 季辛吉後,國際政治永遠在講現實利益、而不講價值;而我之所以講『價值戰爭』,就是想告訴大家,如果理念不同,利益終究也很難是相同的。

  8. 2019年2月2日 · 值得一提的是,3位真實生活中的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鮑爾(Colin Powell)、希拉蕊(Hillary Clinton )先後客串現身,讓此劇具有更強的專業說服力(當然,也更美化了美國在國際政治的霸權角色)。至於此劇參照致敬的對象希拉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