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14.7
    7.2
    3.8
    終場
    4月 14日@塞爾蒂克
    L
    122 - 132
  2. 從勇士到罪人. 曾幾何時的Mamangan,成了中華民國法律的罪人。 狩獵行為與國家制度的衝撞,王光祿案並非個案,且遍及各族: 2008年, 屏東縣牡丹鄉排灣族人蔡忠誠 ,被查獲使用自製獵槍,一二審被認定不涉刑責,卻在高等法院更審改判有罪,最後於2013年底才由最高法院自為判決宣告無罪定讞,此案就是後來逐漸開放自製獵槍可使用喜德釘的開端。 2014年12月30日,台東市寶桑里卑南族巴布麓部落(Papulu)舉行大獵祭,5名族人因自製獵槍未登記遭移送法辦,後獲不起訴處分,後來法務部還派多位 檢察官赴部落了解原民文化 。 2015年10月,花蓮縣銅門太魯閣族舉辦感恩祭,上山打獵,因未及時向政府報備,返程途中族人遭警方攔檢,並 被上銬送辦 。

  3. 原漢家庭長大的Ciwang,是原運領袖的小孩,她會讀書、有資源,已是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但仍不能免於周遭無心的「微歧視」 (Microagression,指對於少數族群無意、隱性的歧視)。 她以自身經驗呼籲,在原住民尋求轉型正義之際,社會應關注「微歧視」對原住民帶來的後續效應。 「我必須活成什麼樣,才符合原住民的標準? 「如果我不夠像原住民,我會被質疑是否利用這個身分,去獲得某些權益跟福利? 這是生活在都市、時刻被貼上刻板印象,許多年輕都市原住民內心的痛。 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的 Ciwang Teyra ,35歲,目前任教於台大社工系,出身原運領袖家庭,父親Teyra Yudaw是推動太魯閣族正名 的重要推手 。 她在父親、自己、族人、其他原民青年身上,看見跨世代存在的原漢歧視。

  4. 2023年5月4日 · 在71歲資深法醫蕭開平的記憶裡,台灣最早發現新興毒品的時間是在1998年。 當時,一位來自紐西蘭的學生在台灣使用了不明毒品後,從12樓的派對地點墜樓而死。 蕭開平說,他們向外國專家友人諮詢後,才知道紐西蘭外籍生使用的是當時歐美國家正在流行的MDMA(俗稱搖頭丸)。 從那時開始,法醫研究所只要從檢體中發現不知名的毒品,就會參考其他國家的案例與經驗,試圖找出毒品的種類、累積檢驗能量。 雖然搖頭丸等毒品早已在歐美開始流行,但歐盟在2005年才 首次使用 「新興毒品」這個名詞,到2012年國際對於新興毒品的定義(註)也才趨於成熟。

  5. 2016年8月18日 · 治療真的有用嗎? 能有效改善施用毒品情況嗎? 一切,要從一位醫師和兩位成癮患者的故事說起⋯⋯. 很平凡的一個星期三下午,《報導者》記者隨著今年40歲的張志偉一起走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的「成癮治療」診間。 就和其他門診一樣,房間裡沒什麼特別的擺設,等候他的只有與他認識超過10年的束連文醫師。 束連文醫師與張志偉(右)。 (攝影/吳逸驊) 張志偉20多歲時認識了吸食海洛因的朋友,他很好奇,於是也吸了海洛因。 與安非他命、搖頭丸不一樣的地方是,海洛因是許多吸毒者都流傳著「最碰不得」的藥物,因為海洛因的成癮性極高、戒斷症狀特強,價格又比較昂貴,張志偉最嚴重的時候,曾經一天花費8千元在海洛因上面。

  6. 2021年11月16日 · 也許是這次諜對諜的經驗長了信心,Peng開始鑽研投資詐騙的伎倆,走上幫助受害者的反詐騙之路。 打破受害者框架,他們是行動者也是見證人. 2年來,受害者組成的反詐騙社群像滾雪球般擴大,目前約有50位核心成員,他們稱自己是志工,會四處分享蒐羅的相關資訊,包括「殺豬盤」的步驟如何運作、最新詐騙手法、被害人的故事、詐騙集團的假投資平台、假帳號、假照片等。 由於詐騙受害者不分國界,他們將內容翻譯成中、英雙語,供民眾查詢辨識。 Peng也成立LINE上的詐騙被害者互助群組,「剛開始弄一個小群組,供大家去留言,不然我每個都要回覆,哪有空! 我把你教會了,那你可以教他,⋯⋯大家去討論說要怎麼處理,互相分享,慢慢人就愈來愈多,解決大家的問題。

  7. 2017年11月26日 · 2017年10月27日,RCA污染侵權一案由高等法院二審宣判,判決被告公司賠償勞工追加至7.1億。 這場將近長達19年的跨世紀訴訟,涉及職災、公衛、環境等重要議題,訴訟案的勝利為台灣寫下重要的歷史。 本文作者曾長期訪談RCA工殤案員工,就讀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期間並發表「 RCA健康問題之社會建構 」論文。 本文記錄分析RCA員工如何由一個單純環境污染案中,驚覺自身癌症與在職工作環境有關,在身心傷害及家庭破碎中覺知受害、進而自發性串連爭取權益,成為台灣工殤自救集體認知解放的指標案件。 19年來、近千位RCA員工和家庭,他們為台灣所創造的產值,以及在他們身上失去的健康與青春,遠遠超過7億元這個數字。

  8. 2023年9月19日 · 從各國經驗看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實踐. 如何處理威權時期的「加害人」,是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的最大爭議之一,卻也是邁向真正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 圖為民眾參觀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攝影/REUTERS/Ann Wang) 【編按】 2022年5月,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解散,原有業務移轉給行政院轄6個部會依據有關專業接手執行。 然而台灣針對威權統治時期不法行為的轉型正義問題,由於台灣轉型正義法制設計並未完備,至今多仍未能處理。 與此同時,威權統治時期的人、事、場景多已消逝,或轉換面貌,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正在面臨嚴峻的時效問題: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都已高齡,能等待平反的時日已然不多。 《報導者》曾於2016年刊出 各國轉型正義專題 ,也長期關注此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