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9.7
    8.0
    0.8
    終場
    4月 14日@騎士
    W
    120 - 110
  2.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合法、廉價、24小時到貨. 1年26萬公斤的工業笑氣,如何毒害年輕人? 2020.3.10 最後更新.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近年悄悄流入市面,這無色微甜的便宜氣體,看似不會立即成癮,但林口長庚團隊最新研究報告診斷多名青少年,已因吸食笑氣而癱瘓。 笑氣在台灣半導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製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氣體原料,但短短10多年間卻被包裝成「派對助興」的催化劑。 《報導者》從網路世界一路追蹤,在比對自製和進口數字,以及實地訪查笑氣產業鏈後,我們發現,台灣每一年約有超過26萬公斤的笑氣不知去向,而這足夠讓上萬名年輕人吸食。 這被忽略的物質是怎麼從工廠流出,進入年輕人的社群? 第一線的醫師、少年調查官看到笑氣對台灣年輕人的大腦和身體產生何種影響?

  3. 2020年3月10日 · 留著小平頭,22歲的蛋頭(化名)每天的工作是開著車在桃園大園的街道裡穿梭,販運笑氣。 17歲時因為販賣K他命與咖啡包等新興毒品被警察逮捕、進入彰化少年輔育院接受3年的感化教育;出了少輔院的蛋頭沒有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在朋友的拉攏下,看似換了一個「安全」的工作,他說:「我已經成年,被抓到賣毒會關3到7年耶。 現在我不賣毒,賣笑氣就好了。 他賣的笑氣,法律上的確難管。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管不到的笑氣買賣. 「有一次我在寶新路那裡被警察攔,他有看到我後車廂裡的笑氣,但是他也不能抓我,」蛋頭回覆地很灑脫。 俗稱為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目前並未列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管制範圍,這是讓蛋頭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有恃無恐地穿梭大街小巷運「貨」的原因。

  4. 2020年3月10日 · 從ㄎㄧㄤ掉變癱掉:「毒害」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21歲的小柔曾因吸食過量的笑氣,差點癱瘓。.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原是半導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氣體原料,但這些年,原料卻悄悄流入市面,並被包裝成「派對助興」的催化劑。. 這 ...

  5. 2021年7月15日 · 她是美國最高法院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終生致力於性別平權(包括同工同酬、墮胎權、同性婚姻),維護平等與自由,是促進美國憲法防止性別歧視保障的先驅者。 她在世時贏得廣大人民的愛戴,尤其年輕一代暱稱她為「聲名狼藉的R. B. G.」(Notorious R. B. G.)。 她過世時最高法院為其降半旗,眾多國會議員和法政界人士對她致哀,她的眾多粉絲在最高法院外為她守夜致意,祝福她「安息於力量」(rest in power)。 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為她哀悼時說: 「我們國家失去了具有歷史地位的正義之士,最高法院失去了摯愛的同事。 今天我們哀悼,但懷抱信心,未來的世代將會記得我們所認識的金斯伯格,一位永不疲倦、堅定不撓捍衛著正義的鬥士。

  6. 2023年5月4日 · 新興毒品近10年在台灣崛起,嚴重滲透進年輕族群。 打擊新興毒品的猖獗,除了檢警在第一線執法,以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為首的政府毒品檢驗單位,也扮演重要角色。 被稱為「狡詐藥」(Designer Drugs)的新興毒品,只要透過毒販小幅度地修改化學方程式,就可能規避政府法規的管制。 研究員、毒物鑑識員跟毒販如何一來一往地隔空鬥智? 他們怎麼透過儀器和檢驗經驗,掌握毒品DNA,並監控毒品使用趨勢? 《報導者》深入法醫研究所、警政署鑑識科等單位,向這場新興毒品的戰役一探究竟。 「誒,你這一次的咖啡真的買貴了耶⋯⋯」在台鐵區間車上,兩位高中生的對話讓坐在一旁的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 毒物化學組(簡稱毒化組)助理研究員曹芸甄相當驚訝。

  7. 2023年1月19日 · 2019年推出的電影 《洗鈔事務所》(The Laundromat) ,就是跨國調查報導「巴拿馬文件」的真人真事改編,其追蹤各國權貴透過境外公司跨國洗錢的精彩程度不遜於紀錄片,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執導、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更是品質保證。 隨著跨國平台透過蒐集個資而掌控你我生活,2019年另一部由記者參與揭弊的紀錄片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The Great Hack) ,再度突顯了「免費的最貴」重要警訊。 當不肖公司以操作資訊來影響英國脫歐等重大議題,我們再也不能漠視跨國平台對於基本人權與民主發展的危害。

  8. 2023年6月25日 · 今年甫出版的 《台灣經濟四百年》 是台灣目前跨度最長的經濟史著作,上起荷治時期、下至21世紀:在書中,作者吳聰敏嘗試以經濟觀點,解釋17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強制墮胎」制度,也從數據和史料切入,分析「美援」對台灣戰後經濟的貢獻。 現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的吳聰敏對《報導者》表示,他1980年代在美國念博士時,美國經濟學界主要關心的課題是景氣波動;然而他畢業回到台灣之後才發現,當年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非常高,景氣波動帶來的影響有限,因此對台灣來說,經濟波動並不是那麼重要的課題。 這個發現也讓他意識到,經濟研究有「在地化」的必要,問題意識未必能一體適用,而台灣的經濟史也有太多空白之處,讓他在心中埋下了這本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