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7.3
    6.0
    1.3
    Knicks won series 4-2終場
    5月 2日vs尼克
    L
    115 - 118
  2. 2019/9/9. 文字. 孔德廉. 攝影. 蘇威銘 曾原信. 冷戰期間,派駐菲律賓、越南、韓國、泰國、日本和台灣的美軍,與當地女子生下了數以萬計的孩子,血統往往為他們帶來身分認同的折磨。 在1982年通過的《美國公法97-359》中,他們被正式定義為 「Amerasian」 ,亞美混血兒。 2019年1月,《報導者》於 〈西方的臉孔在東方悲鳴──亞美混血兒長達30年的尋親啟事〉 專訪了兩位台灣的亞美混血兒林億利(當時化名林毅力)、邱漢忠。 如今,兩人跨越台美12萬公里的尋親之旅,憑藉「DNA家族樹檢測」獲得了突破⋯⋯.

    • 美國:「居住優先」策略有顯著成效
    • 台灣:3大原因讓政府和社會不去正視無家者居住需求
    • 關注無家者權益的公民團體角色

    事實上,已有眾多證據顯示,積極且優先解決無家者住宿需求的居住優先(Housing First)策略,能十分有效且節省開支地緩解無家可居的問題,尤其是針對長期無家可居者更為有效。在此僅舉兩例:美國猶他州自2005年起,運用居住優先原則推動的相關措施,到了2015年已使長期無家可居的人數從2,000人變成不到200人。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在2012年推行此策略為主的方案,參與方案者不但相較於沒有穩定住所前有更多收入、更多社會支持、較少被逮捕,而且一年就共省下180萬美元的大筆醫療支出(每位參與者約省下2.9萬美元),其中包括醫院與急診室使用狀況減少70%。 這種始於美國紐約的方案,不以處遇或工作等條件為前提,先提供獨立生活住居,尊重無家者意願,以社區為基礎提供可及性高的支持性服務。在隨機控制設...

    無家者居住需求得不到回應,問題主要出在台灣遊民政策始終被界定為社會救助問題,而非居住問題。政府雖構建一套相對完整、涵蓋廣泛的社福體制,保障極端缺乏維生能力無家者的生命權,但卻無法有效回應所有無家者最迫切的居住需求,而主掌國家居住相關政策的中央營建署與地方都發局,在遊民政策上並未扮演任何角色,甚至也未意識到有此需要。這與國外處理無家可居問題時以「住宅」與「經濟安全」雙軌並重的狀況相去甚遠。學者雖以跨國比較為例提醒政府,但卻不見改善。 現行體制對無家者被剝奪適足住房的基本權利的現象,是消極以對的。個別地方政府雖積極協助租屋並申請補助,但這種協助的前提是穩定就業或具備老人、身障之福利資格,也常限於量能不足與制度排除的問題,而使成效備受質疑。接觸無家者的遊民工作者絕非未體察到此住宿需求,然而,他們努...

    以往,協助無家者的民間力量主要是具宗教色彩或素樸助人觀的慈善團體,團體運作的主力放在提供無家者實質服務或物資,以及驅使他們找工作、住屋以脫離街頭。在過程中,「助人—受助」連帶如本書第五至七章的描繪,不但危殆且對無家者自我形象、尊嚴、彼此信任,產生明顯負面後果。這並不是說外界不需要協助這群身處社會邊緣且經濟極弱勢的群體,但確實應思考如何讓打造的「助人—受助」連帶更為平等、正向且穩定,而你我皆可參與的公民團體在此過程中即扮演關鍵的角色。藉由關注或參與這些公民團體,將能凝聚民眾的進步力量,帶領台灣在無家者權益改善上進入下一階段。公民團體將在以下3個具體面向上起到實質作用: 第一,督促政府採取積極作為,保障無家者權益。 台灣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之所以無法採取積極且適切的作為,究其因在於迎合整體社會保守...

  3. 身為士官的黃國賓在這一次教召訓練中,擔任溫曜隆的副排長;在過往4個月軍事訓練役中接受過通訊專長訓練的溫曜隆,則是黃國賓的傳令兵。 在教召訓練之前,兩位就是在桃園市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朋友。 為何是召集在地的後備軍人? 除了讓教召員有保衛家鄉鄰里的感覺之外,在戰時,在地的後備軍人熟悉地形,是相當重要的優勢。 這次召集的地點在桃園縣蘆竹區大古山的太和國寶廟旁邊,那裡是溫曜隆平時會帶女朋友看夜景的地方,哪裡有小路可以上下山,他很清楚。 另一位跟溫曜隆與黃國賓被編在同一排的槍榴彈兵小羅,也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 27歲的小羅個性好動、健談,他們在訓練的空閒時間,起鬨玩猜拳,輸的一方必須做伏地挺身。 教召員在這14天裡打成一片,除了認識到新朋友、產生情誼之外,也知道戰爭爆發時,他們很有可能要並肩作戰。

  4. 2021年11月15日 · 司法院大法官為 「強制工作」釋憲案 ,於2021年10月12日下午在 憲法法庭舉行言詞辯論 ,並在近日 實際考察泰源技訓所 (收容男性強制工作受處分人之場所),引起各界矚目,日前已公告 將於12月10日宣示解釋 ,將成為今年最後一號釋憲結果。 本文先解釋近代監獄史中強制勞動/工作 元素的出現及發展,由此提出在我國現行實務中「強制工作」與「監獄行刑」難以區分的問題,最後比較國際法條規範,具體回應法務部對於強制工作合憲性主張,實際上有待商榷。 早在2001年,大法官就曾做出 釋字第528號 解釋,認為強制工作並不違憲。 不過始終受到質疑,20年之後,終於重新有機會再針對此一制度進行解釋。

  5. 2020年9月21日 · 第一部分是提出理解或者閱讀這本書的基本架構。 因為這本書的標題「國家從來不請問」自身提示了一個架構,我就從「國家到底問不問」這個問題,提出基本的理解架構。 第二部分談台灣國家形成的基本模式,探討這個基本模式當中人民有沒有被問。 第三部分就是針對書本身的內容。

  6. 2022年10月31日 · 當槍口朝向自己──今年已6警自殺,警察精神危機亟待正視. 警察專科學校中,教官指導學生持握槍姿態。. (攝影/余志偉). 今年警察自殺事件頻傳,警政署署長黃明昭特別於9月發表 公開聲明 ,關注警察的身心狀況。. 第一線的執法者,為何將警槍朝向自己 ...

  7. 2021年12月13日 · 美國是全世界使用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最大國,2007年萊豬就曾叩關,但因台灣民間反彈聲浪大,始終未進口;2009年時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即點出,台灣禁止含萊劑肉品是「貿易問題」並非「食安問題」。 今年(2021)11月,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和駐美代表處政治組前組長趙怡翔對談時也指出,若公投通過,將會重挫台美雙邊關係,對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造成影響,「可能會再次回到沒有TIFA會談的狀態。 禁止萊豬進口公投若通過,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認為,對台美關係一定會有政治上的衝擊,但是台美對於實際事務上的談判仍會繼續下去,不會對台美貿易造成毀滅性打擊。

  1. 相關搜尋

    paul reed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