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Apr 14, 終場
    31-51
    爵士
    116
    -
    123
    Chase Center
    46-36
    勇士
    1234
    27293327
    33303228
    T
    116
    123
    Final
    爵士
    勇士

    其他比賽

    終場
    4月 12日@快艇
    W
    110 - 109
    中央組WLPCTGBL10
    4933.5980.03-7
    4834.5851.04-6
    4735.5732.07-3
    3943.47610.05-5
    1468.17135.02-8
    大西洋組WLPCTGBL10
    6418.7800.07-3
    5032.61014.06-4
    4735.57317.08-2
    3250.39032.05-5
    2557.30539.02-8
    東南組WLPCTGBL10
    4735.5730.05-5
    4636.5611.07-3
    3646.43911.03-7
    2161.25626.03-7
    1567.18332.01-9
  2. 第一步就是放鬆。 打坐是放鬆的好方式,在放鬆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很多妄念和煩惱。 發現以後不要跟著煩惱走這樣我們就能漸漸從迷失於六道輪迴中的眾生轉變成心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去處解脫輪迴之苦。 如果不能放鬆,心停留於一處,就不自由,被外境所繫縛。 另外我們也要改變習氣,因為它會讓我們不自主地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修行"就是要修改自己的過往的行為習氣 (habitual tendancy)。 體會到擺脫煩惱的好處,修行人還要把這個好處告訴其他人,修行菩薩道,自利利他,甚至把利他放在自利之前,這就是實踐慈悲心。 當煩惱不斷減少,慈悲福德不斷增長,智慧心也慢慢的越來越明亮。 最後當心不受煩惱左右,完全的自由,心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那就是<金剛經>裡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了。

  3. 青年組的禪修領袖課程從瞭解自己的天賦到觀察生命的成長以及學習進入齋堂瞭解義工菩薩們的運作完成體驗廚房烹飪的樂趣; 並且透過領導的機會讓青年菩薩們學習設計教案讓兒童組小菩薩們參與青年菩薩們從構想到討論到教案的執行體驗到身處在團隊中我們的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充分的發揮了每個人的潛能與信心成人組菩薩們每日透過早晚課與聆聽果醒法師的開示瞭解不論在家庭親子工作與生活都應踏實於現在用柔軟的心對待家人感恩的心面對逆境同時先安定好自己的心才方能照顧好家人的心

  4. 范琪偉溫哥華報導九月三十日法鼓山溫哥華道場卑詩大學UBC當代佛教講座卡加利大學沼田佛教研究講座聯合舉辦佛教女性的修行與弘傳學術論壇多位美加學者齊聚一堂探討古今女性在佛教中的重要性與未來發展共有一百四十多人蒞臨。 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教授畢塔.格蘭(Beata Grant)介紹明末清初女性禪師季總行徹,從近百篇詩偈和語錄中仰觀其行誼;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于君方,以長年對臺灣比丘尼團體「香光尼僧團」的觀察、訪談,分享臺灣比丘尼如何實現人間佛教的精神。

  5. 2018-12-04 臺灣. 歷經八天七夜的聞法薰習與精進用功12月2日是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圓滿日無法親臨法鼓山壇場的信眾一早即來到臺南分院透過網路直播連線與大壇同步虔誠地禮誦延生普佛和彌陀普佛二場佛事藉虔誠禮敬諸佛懺悔業障供養三寶 ...

  6. 由聖嚴師父親自圈選的繼任方丈果東法師,已圓滿四任十二年的任期,並在今年六月底經全球僧團大會通過,敦聘果暉法師接任第六任方丈,也是法鼓山教團第三位方丈。 從新方丈人選、產生方式,以及在接任大典中所宣示及傳達的主題、內容,皆代表著法鼓山以理念領導的教團特質,團隊和合接續運作的新時代意義。 以「承先啟後」為主題,以「鴻雁共行」為意涵,這次接任大典將方丈傳承定位為「接任」而非「接位」,意指此為師兄弟之間的任務交接與責任承擔,而非傳統上師父傳位給弟子;並以「監交和尚」代替「送位和尚」,也有別於傳統的晉山、陞座典禮。 如果說十二年前的接位大典,是確立法鼓山方丈遴選的制度化;那麼此次接任,則確立了法鼓山是以「理念領導」而非「個人領導」的團體。

  7. 2016年7月1日 · 四天三夜的菩薩戒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舉行全程採用中英雙語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東初禪寺暨象岡道場住持果醒法師副住持果品法師擔任尊證師最後一天正授圓滿也是生命的新開始方丈和尚恭喜所有受戒者生日快樂」,並期勉新戒菩薩在紅塵中修菩薩行與人方便廣結善緣在煩惱中修菩薩行常思己過慚愧懺悔在困苦中修菩薩行深信因果感恩發願在幸福中修菩薩行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這次溫哥華舉行菩薩戒,歷經一年多籌備和努力,受戒人數近三百位,動員義工近百位,參與人數和規模,為海外地區首見。 從場地的尋覓、協調、佛像和戒壇設計,到莊嚴物的準備、布置,除了溫哥華地區的義工們全力投入,臺灣、北美各地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

  8. 隨著大螢幕播放的一張張回顧照片護法菩薩們彷彿乘著時光機再度回到當年的農禪寺無論是鐵皮大殿內進行的護法會會員大會勸募會員聯誼會齋堂或佛堂中的會團成長課程籌備活動的討論還是入慈悲門下照壁前的合影照片中每一位專注的年輕主角如今都已是法鼓山的資深護法在主持人邀請下多位護法菩薩上臺分享一段又一段的農禪故事不斷鋪展開來。 「看到大家回來,時間好像回到從前,每個人都年輕了二、三十歲! 」農禪寺監院果燦法師歡喜迎接悅眾們回家,「農禪寺的發展,是眾願所成,這都要感恩大家一路的護持。 從一棟農舍,到擴增鐵皮屋,到今日新建水月道場,「對護法菩薩的感恩,不只是一時的,而是盡未來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