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27.1
    4.5
    6.9
    Timberwolves won series 4-0終場
    4月 28日vs灰狼
    L
    116 - 122
  2. 2021年1月20日 ·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去年11月,《報導者》連續推出兩集博弈產業報導幕後,廖醫師主動和我們聯繫,希望聽眾除了理解博弈產業的背後,也理解賭癮是如何發生、以及他在診間的發現。 而Summer,則是在30歲以前,一度沉溺於賭博中的個案之一。 運彩、線上博弈、借貸無所不碰的他,輸掉2000萬後,在去年10月接觸到博弈門診,開始試著轉變。 他後來開立 Podcast《不切實記》 ,持續講述他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人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你三不五時也賭一下嗎? 怎麼判斷自己成癮了? 怎麼求助、想辦法停下? 空虛、懊悔、憤怒……在戒癮途中,會遇到甚麼事?

  3. 2020年7月23日 · 愛爾蘭作家莎莉.魯尼(Sally Rooney)的小說 《正常人》(Normal People) 描述一對青梅竹馬男女,雖是靈魂伴侶,相知相契;相處卻動輒得咎。 多年分合,既無法在一起、卻也分不了,在歷屆戀愛中當對方永遠的第三者。 書中對衝突動力的精密刻劃收服了讀者、評審(註),令人想起朝井遼《聽說桐島退社了》,同樣纖細脆弱透明、近乎神經質。 青澀憂傷的初戀、高中大學情敵的勾心鬥角,將每個刺痛、出血點放大一千倍給讀者看。 受虐者:「好想當個正常人」 住豪宅的高中女生梅黎安,功課頂尖,是學校最聰明的人,上課當眾嗆老師「你少自欺欺人了,我從你身上哪能學到什麼」,表現得對誰都很不屑。 沒有朋友,冷漠孤僻,邊看小說邊吃午餐。

  4. 《報導者》整理此次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等相關提案的立法流程爭議、國會改革朝野版本差異、花東條例三法內容與預算、未來行政立法可能攻防,試圖回應大眾疑問。 從外交、經濟、軍事回顧16年美中台關係變化,賴清德政府將如何開創新局? 從肢體衝突到表決大戰,立法院究竟在吵什麼? 4張表... 為了安全,你要讓渡多少自由? 專訪《監控國家》作者李肇華談數位監控時代的民主危機. 獨家專訪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神預測」台灣選舉背後的科學與田野觀察. 專業、時間都不夠! 4個月內13職業軍人輕生,部隊文化和預防機制的矛盾失能. 在塞滿火藥的價值縫隙處,憲法法庭展開死刑存廢辯論. 專題.太陽花學運10年回望. 10年回望:從太陽花抗爭者到「後318世代」

  5. 毒癮者的腦內戰爭與復歸之路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9.4.7 最後更新. 20年間,台灣用藥文化、毒癮者的面貌歷經巨大變動。 使用者從銀行行員、業務員等白領上班族,或是美髮業者、司機、搬運工,用毒者的面貌日益多元,上癮人數並沒有減少。 如今的趨勢將成癮者從罪犯轉向為「病患性犯人」,因為毒品上癮已被醫學證明是種高復發率的慢性疾病。 戒癮之路,是一場不見休兵之日的腦內戰爭。 社會有哪些對毒癮者/藥癮者不合時宜的刻板印象? 他們的復歸之路為何如此之難? 第一線接住他們的檢察官、醫師、社工、心理師、以及他們的家屬,又付出了什麼努力與代價? 監製|李雪莉. 記者|曹馥年、李雪莉、黃浩珉、黃逸薰、楊智強、陳潔. 封面攝影|曾原信.

  6. 2021年1月25日 · 事件主角 真真、阿文 事件時間 2014年9月22日 上午6:57 事件地點 台北市松山區某巷子交叉口 事件概要 22歲的真真,發現男友阿文有點「恐怖」。 阿文不斷以死亡威脅想要分手的真真。 在他倆前往日本旅遊試圖挽救感情的期間,阿文仍懷疑真真劈腿,且偷拍性愛影片威脅真真,甚至疑似向真真透露殺機。 「說到做到」的阿文,最後留給真真的,是頭部、頸胸部及手腳至少47刀。 讓人喘不過氣的愛.

  7. 2023年9月7日 · 台灣從1980年代末期民主化浪潮湧現之際,就開始著手研議,然而因各方意見不一與違憲疑慮,多年無進展;直到2010年,接連發生法官集體收賄,以及輿論不滿性侵案審理結果的「白玫瑰運動」,整體民意與司法制度鴻溝逐漸加深,加速推動人民參與審判的腳步。 如今走過30年終於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很大程度借鏡日本裁判員制度中,一般人民與職業法官「合審合判」的精神,所有證據與辯論集中在現場法庭活動,完全顛覆過往僅由法律專業者在封閉體制內運作、可以透過漫長時間仔細檢視書面文字資料的審理方式,對法庭中參與的各方、旁聽者乃至社會大眾,都是全新的挑戰:往昔瑣碎片斷的漫長訴訟流程,瞬間轉變成高張力、戲劇化的現場攻防,判決的重量,也帶來艱難的人性考驗。

  8. 2017年10月11日 · 若愛倫坡偵探裡的極高度的邏輯理性,近乎於瘋狂,那麼,石黑一雄在《我輩孤雛》當中所有的追尋,似乎只是為了迷路,且充滿了情感。 在謎中迷路,像是德國哲學家班雅明練習習得的,在現代的都市裡刻意迷途。 必須迷路,必須迷惘。 直到最新的作品仍像是石黑的記憶探尋準則。 譬如《我輩孤雛》中偵探說到關於線索的段落: 「其實,有時候等案子發生一陣子再來調查也有好處。 」 「真的嗎? 好高深呦。 我總以為最好儘早趕到現場,好找些蛛絲馬跡,您懂我意思吧。 」 「正好相反,要找您所謂的蛛絲馬跡,永遠不嫌晚。 要明白,石黑要的真相,並不是真的以為能留在過往時空那個點上,尚待發掘的不變事實。 若沒有時移事往,也無法前進到那個足以回望的關鍵點上。 石黑的小說裡,回憶的關鍵時刻,或多或少都在某種主體當機的狀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