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慕沙 (1935年3月22日 [1] —2017年3月29日 [2] ),原名 劉惠美 [3] ,生於 日治台灣 新竹州 苗栗郡 (今 苗栗縣 銅鑼鄉),日本文學 翻譯家 與作家。 生平 [ 編輯] 銅鑼鄉重光診所. 出身苗栗 客家莊 望族。 其父劉肇芳,畢業於台北醫專(現台大醫學院),為醫生,外祖父李金盛為實業家,曾與 後藤新平 一同至西伯利亞考察。 其父母都能使用流利的日語,在 日治台灣 時期,劉慕沙讀了4年國民學校,打下良好的 日語 言基礎。 畢業於 新竹女中 ,學生時代愛讀日本文學作品。 畢業後任國小教師、 救國團 文宣幹事、《高縣青年》編輯。 在高中期間與外省軍官 朱西甯 通信認識,於1955年她20歲時,兩人私奔,登報結婚。 在其夫鼓勵下,在婚後,劉慕沙開始文學創作,寫作小說。

  2. 劉慕沙 (1935年3月22日 [1] —2017年3月29日 [2] ),原名 刘惠美 [3] ,生於 日治台灣 新竹州 苗栗郡 (今 苗栗縣 銅鑼鄉),日本文學 翻译家 與作家。 生平. 銅鑼鄉重光診所. 出身苗栗 客家莊 望族。 其父劉肇芳,畢業於台北醫專(現台大醫學院),為醫生,外祖父李金盛為實業家,曾與 後藤新平 一同至西伯利亞考察。 其父母都能使用流利的日語,在 日治台灣 時期,劉慕沙读了4年国民学校,打下良好的 日語 言基础。 毕业於 新竹女中 ,学生时代爱读日本文学作品。 畢業後任國小教師、 救國團 文宣幹事、《高縣青年》編輯。 在高中期間與外省軍官 朱西甯 通信認識,於1955年她20歲時,兩人私奔,登報結婚。 在其夫鼓勵下,在婚後,劉慕沙開始文學創作,寫作小說。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慕沙 (1935年3月22日 [1] —2017年3月29日 [2] ),原名 刘惠美 [3] ,生於 日治台灣 新竹州 苗栗郡 (今 苗栗縣 銅鑼鄉),日本文學 翻译家 與作家。.

  4. 2022年3月30日 · 不必互相遷就,卻能情牽一生 朱西甯與劉慕沙的客廳,如何誕生文壇朱家?. 《願未央》、《我記得》上映,紀錄文壇朱家兩代故事。. 一個客廳,凝練了台灣一大段文學史,養出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的朱西甯與劉慕沙,一個坦然面對死亡,一個永遠 ...

    • 劉慕沙1
    • 劉慕沙2
    • 劉慕沙3
    • 劉慕沙4
    • 劉慕沙5
    • 以紀錄片呼群保義
    • 文學朱家
    • 父親與母親
    • 上校家的文學沙龍
    • 姊妹的創作路
    • 朱天文─在電影殿堂拓展邊境
    • 朱天心─受負面引導的創作
    • 關於小說
    • 「胡爺」胡蘭成
    • 朱家的現在式

    以朱家的文壇成績與影響力,早在「島一、二」就獲邀請,朱家直到「島三」才點頭。擔任「願未央」導演的朱天文說,是因為2017年母親過世後,家人開始思考:「如果再不把我們看過的那個時代說出來,更不會有人知道了。」 兩部紀錄片,說的不只是兩代朱家人,更是朱家兩代所處的時代。但三年半的拍攝過程艱辛,尤其父母親兩位傳主都不在,不得已之下去翻出父親的1949年來台日記及信件,三個女兒花幾天讀信讀日記。朱天文說:「在我們的聲音裡,他們再次復活。」 朱天文有理想:「要重拾『呼群保義』的勁兒。」就像當年一群年輕人辦三三集刊,四處跑各校社團去喚起「士」。她說:「我就是重拾這個勁兒吧,用兩個影片來呼群一下,保對的事。」 為了這個理想,慣於在文壇「遁世」的姊妹倆願意為片宣傳,朱天心形容:「蛋糕做完了,放個櫻桃是個相對...

    朱天心在紀錄片裡形容,一家人像是「幾個孤狼強碰在一個屋簷下」,父母敷衍地做父母、兒女們也就敷衍著做兒女。 「所謂的敷衍,就是基本的生活、教養管一管,其他就放牛吃草。從小就覺得他們心都遠遠的,在想一些別的事情。」朱天文解釋,「所以天心講的沒錯,就是父不父子不子吧。」 「我記得」的導演林俊穎也是朱家多年老友,面對採訪來的龐雜材料,一時不知如何串起珠玉。朱天心想到米蘭昆德拉曾形容卡夫卡的小說是「拆他現實的房子,用這些磚石去蓋他小說裡的房子」。 「我們家好像有一點這種感覺。大家都不是很專心在現實的生活上。」朱天心說:「而是用生活裡的素材,蓋另外一個黃金國度,也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小說的國度。」

    這個家,還是有煙火氣的。朱天文回憶,每到元旦前一晚,大家吃吃喝喝玩接龍,一到午夜12點,父親就會笑咪咪地上樓「開筆」。朱西甯就這樣寫出「鐵漿」、「八二三注」和「華太平家傳」等作品。 朱天文記得,父親總是寫稿到很晚,睡前像狼一樣巡一次全家,檢查燭火媒氣、加熱水。朱天心應和:「他只有這時候像一家之主,其他時候都不像。」 在女兒眼中,父親很愛乾淨、很細緻,她們家事課的作品交不出來,永遠是老爸代勞,但這樣的父親也從不要求母親在家務上做到如何有條不紊,因為他覺得劉慕沙的時間也很重要。他曾經說過,只有妻子有本事在他構思要寫作時,讓全家鴉雀無聲,「這是她的成全。」 劉慕沙本身也是日文翻譯大家。在那個年代,她是新竹女中高材生,而日文念到小學四年級因台灣光復中斷,靠著日本人留下的世界文學名著,從苗栗銅鑼通學到...

    朱西甯退伍之前是陸軍上校,俸祿有限,但家裡始終人來人往,當年同船來台的患難兄弟、袍澤、文友、學生,一波波來,如管管、瘂弦、洛夫、楊澤這些人都常往朱家跑。 劉慕沙慷慨接待,即使月底沒米了,要用煤代金、油代金去換,也不曾有憂色。朱天心說,那時媽媽會做三鍋飯,同樣的米,只是一鍋是「人飯」,兩鍋是給流浪狗準備的「狗飯」,只要有人上門,她總是那句話:「吃了沒?還有狗飯喔。」 朋友來來去去,朱天文小時候最喜歡搬張小板凳坐在爸爸腳邊聽大人說話。而天心和天衣都在外頭玩,拿著竹竿跑進跑出,眷村紗門碰碰作響。 「我對大人很挑剔。」朱天心就是討厭一些大人的滿口胡言、醉言醉語,把「文人無形」看在眼裡,「小時候人微言輕,只能以你們來前腳進門我後腳出門的方式抵制,後來會直接跟父親說,你不覺得這個人就是來蹭口飯吃?那個人...

    朱天心記得,到三三集刊結束時,她替父母跑銀行,才發現他們的存款第一次超過萬元,「爸媽就是這樣子過,養大三個女兒,創作又從沒鬆過手,他們到最後一刻都是這樣,所以妳也敢這樣過。」 成長在這樣的家庭,朱天文和朱天心都走上文學路,但這路子又有點不同。朱天文說:「先不說作品,起碼生活型態上也不一樣,一個就是宅在家,一個就是街遛子。」被父親稱為「街遛子」的朱天心抗議:「漫遊者比較好聽。」 朱天心認為,父母親的影響在於「讓我們不設限不設防的閱讀,整個書房對我們完全開放,任我們探險摸索」。雖然是同一個書架,朱天文看「紅樓夢」時,妹妹喜歡「西遊」、「三國」;朱天心看納博可夫「羅莉塔」時,姊姊在看「戰爭與和平」。不同的閱讀也構成不同的寫作。 兩人都是高中就開始寫作,大學時出版小說集,在三三集刊之前就是暢銷書作家...

    朱天文的小說和散文作品包括「小畢的故事」、「喬太守新記」、「世紀末的華麗」等,更與侯孝賢合作了眾多電影劇本,其中「好男好女」獲第3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與鍾阿城、謝海盟合作的「刺客聶隱娘」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朱天心認為,姊姊花太多時間在電影劇本上太可惜了。 朱天文卻說:「寫劇本時其實只動到腦皮層,只有寫小說、使用文字的時候,才是動員整個人。」 朱天文認為,在本業小說上已經是堂奧之堂奧裡的人,「電影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鑑賞力」。她舉例,要專心致志寫多久,才能獲得文學的鑑賞力,在電影上也是追求這一點,尤其合作的是侯孝賢導演,可以跟著「一進二進三進地進到殿堂,去開拓邊際。」

    朱天心小時內向、敏感,父親曾說她「就是心眼多,被心眼壓得長不高」。朱天文形容妹妹像「全身布滿了纖毛」,早別人之前感知,「她說她是希臘卡珊德拉,沒人信她的預言,她就看著災難一直發生。她寫『古都』、『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時,她就是很受苦。」 「我一路是靠著我不想變成這樣的人、不想做那樣的事,各種負面的力量,像是一個河堤,把我豐沛的水一路導過去。」朱天心說:「我覺得這是很荒涼的,等於是靠著負面的力量在前行。」難得碰到她認同的「志士仁人」,也常常到一個階段後,「同志,我們就此分手吧」。 朱天心說,自己是有東西才寫,沒東西就很誠實地不寫,面臨人生各種的困惑時,也專心面對困惑,絕對不強作解人,不回頭去寫一些讀者很期待或是曾經銷路很好的東西。 不回應讀者、出版社、評論、文學獎,很多人指朱家「傲慢」。朱天心說...

    朱天心承認,到某個階段後,文學作品就看得少了,「只要看第一段,就知道之後,就有一股便當味。」像被蒸過的便當,一打開聞到水氣,就知道今日菜色,就不想吃了。 朱天文呼應,所以到了某個年齡後,「創作的人喜歡看素材。」或者如波赫士說的,比閱讀更好的一件事情是重讀,「這次拍紀錄片,也在重讀父親的東西。」 朱天文以前很崇拜父親,讀中山女中時,放學回家書包一扔就衝二樓,翻找父親前一夜寫的「八二三注」新篇,像追劇一樣,總覺得更新太慢太少,但辦三三集刊後,就不大看父親的文章了,「那時覺得重要的是做天下事,小說不過是工匠技藝。我看輕了小說這一門行當。」 朱天文到寫完「巫言」後,大概50歲時,才發現不該是這樣,「小說變成一個鑰匙,你還可以對這世界再看再想。」回溯曾經對小說的偏離,她說:「大概是胡蘭成讓我們分心走開...

    大多數人知道胡蘭成,是因為張愛玲,也因為張愛玲,大多數人不喜歡胡蘭成。朱家那時給了胡蘭成庇護,朱天心說:「被拖累慘了。」 最初是因朱西甯要寫張愛玲傳,認識了在文化大學教書的胡蘭成,當胡因「漢奸」罪名在幾天內要被驅離文化時,朱家租下隔壁空房,接「落難」的胡蘭成接過來,繼續寫作、並在周末開課。 一開始這些課很搶手,到後來「漢奸」說愈演愈烈,胡的書被禁,很多曾聞風而來的人背棄而去,還有人直接跟朱西甯說「你要是再跟他在一起,我們就絕交」,也有出版社揚言不再合作,等於是威脅到彼時已經退役專職寫作的朱西甯經濟來源。 在天文和天心看來,當初父親已在思考「華太平家傳」,想的是自己和先輩受基督教入中土後的滋養,因此在中國貧弱時,仁人志士要如何在以西學為體之下找到「中體」,為中國的近代化盡一點力量,就在此時,他...

    父親的遺作「華太平家傳」50萬字未盡,中華民族的太平盛世未到,文學朱家走了兩老,曾經人聲鼎盛的餐桌如今鋪滿老貓的護墊。 朱天文不是在家、就在家附近的丹堤咖啡,或在其間的路上;朱天心和先生唐諾也是每天到忠孝東路的咖啡店寫作。都不在家裡寫,是因為不想動父母的書桌。 「我覺得很幸運,我們幾個想法都滿接近的。」朱天心舉自己和唐諾為例,「我們到現在還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學生,跟大學沒有差很多,這樣,自由就出來了。」 她每天走17、8公里,以「直立人猿」的高度與周遭世界互動,會知道每個街角有什麼、那棵桑椹熟了,還成為朱家對外的聯絡窗口,要每天跟還用傳統手機的姊姊回報今日來電,唐諾也不用3C設備,所有出版社、邀約都到她這來,由她編理由婉拒。於是有了這樣的傳說:「朱家好窮,共用一支手機。」 朱天文穿著長袖的圍裙...

  5. 2022年2月17日 · 瀏覽數 28,250+. 劉慕沙與朱西甯。. 目宿媒體. 在紀錄片《願未央》當中,就是女兒朱天文親自執導、紀錄父母朱西甯與劉慕沙過往歷程的作品。. 著有《鐵漿》、《八二三注》、《破曉時分》等名著的朱西甯,是台灣文壇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手法 ...

  6. 慕沙,本名劉惠美,昭和10(1935)年生,苗栗縣銅鑼鄉人,苗栗知名翻譯作家。 新竹女中畢業,曾任國小教師、救國團文宣幹事、《高縣青年》編輯、三三合唱團負責人,後專事翻譯與寫作。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