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5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用「耳朵」觀影、賞劇、逛展:明盲共融的口述影像怎麼做? 在提供「口述影像」服務的戲院中,視障者戴著專用耳機聽旁白說明劇情、畫面,和明眼人坐在同一影廳觀影、共享樂趣,專家稱為「明盲共融」。 (攝影/陳曉威) 「雖然沒看過張孝全的臉,但他的聲音好有磁性」、「我更喜歡劉德華的聲音,以前我還在電視上看過,濃眉大眼,超帥」。 全台灣最繁華的台北市信義商圈,一群觀眾搭著彼此肩膀,手持白手杖,在影廳外排隊等待入場,興奮討論觀影經驗。 他們是熱愛電影的視障者,用耳朵「聽」過無數電影。 去年(2022)11月4日起,國片 《罪後真相》 成為台灣第一部搭配口述影像服務首映的電影,首週全台共有53場「明盲共融」場次。

  2. 2021年1月20日 · 新時代典藏目標加廣,擴及影音平台內容、網頁和遊戲. 當我們將影像的檔案性如前擴大來思考,從典藏的角度而言,UNESCO所提及的任務將變得龐大無比。 傳統上最貼近「紀錄」兩字的影片類型──新聞片與紀錄片,或是影音文化資產典藏主流的劇情電影,以及非膠捲載體(磁帶為大宗)的新聞、紀錄、戲劇,和各類非虛構形態的內容,如:綜藝節目、甚至是電視廣告等,都已成為認定需典藏的內容。 還有另外三項,在多媒體(multi-media)與新媒體(new media)領域的影音內容,衍然已成為從20世紀末開始,人類社會正在快速積累的檔案,分別為: 網路的「影音平台內容」,「網頁(webpage)」,和透過網路或個別載體的「遊戲畫面(game)」。

  3. 2020年2月28日 · 「直覺」是一種「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知道,但是,我就是知道」的主觀信念。 「理性人」假設遭受挑戰,直覺如何造成決策誤判? 但有趣的是,「直覺」這個概念卻在1980年代開始大反攻,更在過去20年成為熱門的學術關鍵字,引起哲學、心理學與經濟學等學科的關注,因為研究者們發現,「直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與判斷,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類在做決策與判斷的時候,不總是理性的,反而常常被「直覺」的偏見所左右。 研究「直覺」對決策的影響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相關領域的先驅 (註) 。 他在大學裡做了許多有趣的測驗,例如,他請學生回答以下推論是否有效: 所有玫瑰都是花。 有些花凋謝得快。 所以,有些玫瑰凋謝得快。 但有些時候,「直覺」比理性更有用.

  4. 2022年7月14日 · 44歲的我,忘了怎麼工作:從發病到重新創業,一個年輕型失智症家庭的告白. 在Young 記憶咖啡館中,一名年輕型失智症病友正擔任店員工作。. (圖非受訪當事人,攝影/林彥廷). (來賓/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阿豪、May;主持/楊惠君;製作團隊/藍 ...

  5. 2021年3月31日 · 日前台灣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入藏公共電視台於1998年製播的電視紀實節目軌道傳奇》 ,該系列影片在影像數位化並進行畫質調整與調光之後成為該館的典藏據報導影片的內容包含目前已停止運營的鐵道路線和車輛是未來以影像考掘台灣鐵路歷史文化的珍貴依據 。 另外,近日受到關注的 桃園大潭藻礁 公投連署,其受人為干預破壞的藻礁環境,對比公共電視台 《我們的島》 節目長期累積的歷次專題報導內容影像,可看見在2001年到2020年間,藻礁周邊因開發案致使地景產生巨大改變,都是紀實影片呈現環境變遷的實例。

  6. 2020年7月18日 · 20多年前,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感情、事業、生活一片順遂之時罹患憂鬱症,重度憂鬱一度奪走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與疾病纏鬥至今,並以此展開了對憂鬱症的終身研究。 2001年,他寫出《正午惡魔》這本憂鬱症專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隔年,他為了治療自己身為同志而在成長過程中承受的傷害,展開為期10年的訪查和研究,針對300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拜訪,寫成了 《背離親緣》 一書,震驚世界。 身兼患者、文學作家、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的多重身分,所羅門統合了社會心理及精神藥學的理解,全面解剖憂鬱症:是由外在刺激還是內在性格所引發? 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政治如何決定憂鬱症的描述及治療? 性別、年齡、族群文化、貧窮、自殺與憂鬱症又有何種關係?

  7. 2023年8月5日 · 陳亞蘭以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台灣》,創下首位歌仔戲演員生理女性反串角逐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最終更獲獎。 師承楊麗花的她不拘泥定義,一心想讓歌仔戲融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