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鼎彝 (1899年—1955年), 中国 學者、教師, 學名 怀心 、 怀芯 , 字 玑衡 、 季恒 ,生於 大清帝国 吉林省 扶余县 ,祖籍 山東 濰縣 [1] [來源可靠? ] [2] 。 曾任 東北大學 、吉林女子師範學校、 吉林大学 講師,吉林省立第六中學校長, 中日戰爭 時,作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特務 潛伏於 汪精衛政權 。 1949年隨 國民黨政府 撤退來臺,擔任 省立臺中第一中學 國文科教師,兼國文科主任。 其子 李敖 为知名 历史学家 、 作家 。 早年. 李鼎彝,祖先來自 雲貴 烏撒(今 雲南 鎮雄縣 和 貴州 威寧縣 ), 明太祖 洪武 年間 遷徙 至 山東 [2] ,李敖考據,其祖先可能為 苗族 ,是被 朝廷 的 征南將軍 傅友德 強制遷徙來的。

  2. 李鼎彝 (1899年—1955年), 中國 學者、教師, 學名 懷心 、 懷芯 , 字 璣衡 、 季恆 ,生於 大清帝國 吉林省 扶餘縣 ,祖籍 山東 濰縣 [1] [來源可靠? ] [2] 。 曾任 東北大學 、吉林女子師範學校、 吉林大學 講師,吉林省立第六中學校長, 中日戰爭 時,作為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特務 潛伏於 汪精衛政權 。 1949年隨 國民黨政府 撤退來臺,擔任 省立臺中第一中學 國文科教師,兼國文科主任。 其子 李敖 為知名 歷史學家 、 作家 。 早年 [ 編輯]

  3. 中文名. 李鼎彝. 别 名. 李怀芯.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55年4月27日.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出生地. 吉林省扶余县. 目录. 1 个人经历. 2 晚年逝世. 个人经历. 播报. 编辑. 1920年考取北京大学国文系。 [3] 1926年毕业后返回第二故乡吉林省城,从事 中国文学史 的教学和研究,著有《中国文学史》,被聘为吉林省立第六中学校长,并在吉林女子师范、吉林大学等校兼课。 [3] 东北沧陷,在哈尔滨任东北四省抗敌协会理事。 [3] 1937年举家迁至北京,负责北京地区地下抗日协会工作。 [3] 1940年,李鼎彝任 太原市 禁烟局长。 1941年,受伪政府内部争斗的牵连,李鼎彝以“ 贪污罪 ”被日军逮捕,六个月后无罪释放。 李辞职回北京闲居。

  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鼎彝 (1899年—1955年), 中国 学者、教师, 学名 怀心 、 怀芯 , 字 玑衡 、 季恒 ,生于 大清帝国 吉林省 扶余县 ,祖籍 山东 潍县 [1] [来源可靠? ] [2] 。 曾任 东北大学 、吉林女子师范学校、 吉林大学 讲师,吉林省立第六中学校长, 中日战争 时,作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特务 潜伏于 汪精卫政权 。 1949年随 国民党政府 撤退来台,担任 省立台中第一中学 国文科教师,兼国文科主任。 其子 李敖 为知名 历史学家 、 作家 。 早年 [ 编辑]

  5. 2021年04月12日 08:02 --浏览 · --喜欢 · --评论. 羲北偏北. 粉丝:40.1万 文章:1313. Up前言此为李敖之父李鼎彝在台中一中作国文科主任时的一篇演讲稿李敖后来对这篇讲稿作了解读具体视频可观看李敖语妙天下第090423期并为此写了一篇名为李鼎彝<宿命正命造命与非命>书后的文章载于中国命研究》。 正文: 现在我要讲的命字,不是生命的命,是命定的命。 关于命定的学说由中国哲学史看来,约分四派:即宿命正命造命非命。 什么叫宿命呢? 这是老庄哲学的主张,他们认为人生的富贵贫贱寿夭,智愚贤不肖,在一生下来,自然界就有一定的安排,人们只有遵依这安排去走,绝不用个人的力量改造或改进,并且也不能以人力改变成改进;但是这种安排是谁来主宰呢?

  6. 2020年12月25日 ·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 同义词. 收藏. 分享. 李鼎彝又名李怀芯小名季恒字玑衡1899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今扶余市),作家历史学家李敖之父。 1926年,北大毕业后,任吉林六中校长,为了生计,又任教于吉林女子师范、吉林大学等校。 他与吴焕章等人组织黑龙江青年抗敌会,任东北四省抗敌协会理事,进行地下抗日活动。 目. 录. 1 个人经历. 2 晚年逝世. 1 个人经历. 编辑. 1937年,为免遇难,李鼎彝举家逃至北京,数次搬迁后,住内务部胡同甲四十号。 不久,“七七事变”,国民党弃城而去,日本占领北京。 经地下组织同意,李鼎彝入北京汪精卫政府法部任科员,并负责北京地区地下抗日协会工作。 1940年,李鼎彝任太原市禁烟局长。

  7. 豆瓣评分. 7.3. 223 人评价. 5星 13.9% 4星 43.9% 3星 36.3% 2星 3.1% 1星 2.7%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自来有关命的研究,本就不易。 《汉书》说得好:“孔子罕言命,盖难言之。 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 在“幽明之变”上,敖认为自己对天地、阴阳、日夜、善恶、贤愚、人鬼等的理解,已经超越古人。 敖说:“我个人博学多闻、饱更忧患,‘识乎性命’,早在孔子之上,现以此书聊示几许,知我者,孔夫子。 中国命研究的创作者 · · · · · ·. 敖 作者. 目录 · · · · · ·. 自序. 为中国人信命寻根. ――对王充宿命思想的一个观察. 反符瑞.